央视《朗读者》甫一与观众见面,旋即好评如潮,有认为“这才是央视正确的打开方式”,有认为是“综艺界的清流”;还有认为是“朗读传达了温暖,展现了生命”。朗读者中有柳传志、郑渊洁、蒋雯丽等名人大咖,也有普通大众,如金婚奶奶王佩英,中石化员工赵科,失聪儿子杨乃斌的“同桌妈妈”陶艳波等等。通过他们的朗读,展开的书卷,抚摸了灵魂,朴素了情怀,安详了岁月。忽然想到,如果我有机会去朗读,会读什么呢?
这些年,也读过许多书,但完整和反复阅读的经典作品较少,这些心灵鸡汤常常感动于一时,但终究难以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思前想后,如果让我读,我会选择《傅雷家书》中的一段。
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傅雷给孩子写道:“提起笔来真不知千方百计何从说起!你这样长时期的不给我们信,真不知我们思念你的痛苦,爸爸晚上的辗转不能入睡,大一半也在你身上,我们因为想你想得厉害,反怕提到你,可是我们的内心一样焦虑;我常常半夜惊醒,忧心如焚这四个字,就可以说明父母思念儿子的心情。你现在有了孩子,应该体会得到。这半年来幸而有信来,还有凌霄可能的照片,给了我们不少安慰,我真是十分地感谢她。你的行动多少还知道一鳞半爪,弥拉还很有趣的描写孩子的喜怒,我们真是从心底里欢喜。孩子越长越漂亮,都说鼻子面型像你,额角眼睛有些像他母亲,如今快六个月了,望多拍些照,经常寄来,让我们枯寂的生活中,多一些光彩,多一些温暖。”
与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对远方孩子的思念,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达出来。我选这段,不仅仅是骨肉情深,而且是特别羡慕父母与孩子的文字沟通。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从未上学读书,虽然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却丝毫不影响父母形象在我心中伟岸的形象。父亲是家中长子。爷爷的早逝,让年仅二十的父亲过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他是全家起床最早的人,一天到头没有一天是休息日,帮着三个叔叔娶了亲、盖了新房,直到全家21口人时才分家,在当时的农村也是罕见的。父母都是敏于言而讷于行,我与父母之间交流甚少。
读大学时,虽然学校离家仅五六十公里,父母还是希望我每个月都能回家一次。每到月末的那天,母亲都会站到村头远眺。如果没见我的身影,他们就会寝食难安。同寝室同学刘涛经常与他父亲通信,谈人生理想,谈心路历程,甚至讨论文学创作,让我羡慕不已。刘涛可以在信中尽情地抒发对父亲的崇拜和爱慕,我常常想要是我的父亲也识字就好了,我说不出口的可以在信中告诉他。我还奢望父亲能在信中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我印象中从未听过父亲说过类似的话。《傅雷家书》一次次勾起了我与父亲心灵交流的欲望,可惜,父亲于15年前的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永远离开了我们。每每想起未能与父亲说起的话,常常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所以,如果让我朗读,我就朗读傅雷家书的话,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并对他说:“儿子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