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4日
家的故事
——读《我们仨》偶感
文章字数:961

□ 胡黔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建设分公司

  我很喜欢杨绛先生《我们仨》这本书。微微泛黄的纸,简单,却散发着一种很清透的气息。看着它,突然会有一种远离城市的宁静、怡人。书封面上方是用淡淡的白色写的“Mom.Pop.圆O”。这样的三个称呼,听上去很亲切。
  《我们仨》不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可以说是一本充满人世间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剧本。角色如此鲜活,即使化作了文字还是活灵活现,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似的。我们便好比从窗户纸的孔隙中,悄悄窥视着一户书香门第内一天天发生的不同故事,即使主角中已有人遽归道山,尽管这故事并不惊心动魄,它却能牵动您身上的每一根神经,让您沉浸在一段段往事之中。   
  这本书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冥冥蒙蒙,虚虚实实,亦幻亦真;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着墨的篇幅,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杨绛先生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相处,既有各不相扰的专心读书,又有融洽愉悦、妙趣横生的“捡石子”(把不在一起时的趣闻乐事记录给对方分享)游戏,一家三口经历坎坷与磨难,却因一起彼此安慰、共同承担而创造乐趣与甜润。由此可以看出,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相知、相契、相亲、相爱是多么的令人敬重与羡慕。
  最后的附录里,有很多张杨先生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他们夫妻俩相互理发的照片,温馨温暖。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作相濡以沫。
  读完《我们仨》,深深地被他们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的风范感动着。真希望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每一个“我们仨”的故事都让人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