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3日
艰苦环境下更需“工匠精神”
文章字数:750
  

□石威

  前不久,笔者到中国中铁施工总承包的京新高速公路临(河)白(疙瘩)段工地采风,被筑路员工在352公里沿线戈壁沙漠、无人区艰苦奋战的干劲,“风大沙大信心更大,缺水缺电不缺精神”的豪情感染,也为全线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做工人专家”活动为抓手,创建“安全质量示范线”的举措所触动。
  笔者认为,越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越需要把“工匠精神”推广开来,让专业敬业、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百年大计”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支撑。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十三五”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将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挑战更加艰巨。在全面深化改革这项艰苦、枯燥、漫长的系统性工程中,作为耐心、专注和坚持的代名词的“工匠精神”,恰恰正是需要每一个建设者充分地去发扬它,并长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和奉献。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要敢于“亮剑”,敢于攻坚,敢为工匠;就要克服骄娇二气,戒除浮躁心态,始终怀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识,不断坚定“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理想和信念,从大局着眼,从细小处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个环节、每道工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可见,传统建筑施工行业“大老粗”的形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身处建筑施工行业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筑造“精品工程”,要求每一个建设者将每一项工作当作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事业,面对每一个数据、每一道工序时,都能够保持精雕细琢、臻于至善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精益求精地实施。唯此,才能在不畏艰苦、不惮寂寞、不甘平庸中让技艺超凡脱俗,才能筑造出经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装扮每一处大道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