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7日
渐行渐远的手艺人
文章字数:873
  

□周超 中铁大桥局七公司

 
  儿时在家时,窗外有时会响起各种吆喝声:“磨剪子来,戗菜刀”、“修理钢精锅换底”、“弹棉花来”……抑扬顿挫、高亢悠长、不紧不慢的吆喝声中仿佛浸透了生活的沧桑和辛苦,又透露出手艺人的从容和自信。看着他们扛着长凳或是挑着担子的身影,父亲总会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
  每当吆喝声响起,各家有用钝的菜刀、剪子,底子烧穿了的钢精锅、烧水壶什么的都拿来给他们修。一棵树下,一张凳子,各式工具摆好,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
  一双粗糙有力的手紧握着剪子或菜刀的刀背,刀刃来回在磨刀石上“哧哧”地磨动,不时,还要在刀刃上浇点水,增加滑动性。据说,磨好一次菜刀,磨刀人手臂要来回往复300余次。遇到特别钝的菜刀,磨刀师傅还要用一把经过淬火后比菜刀更硬的刀具把菜刀刨薄。磨好的剪子或菜刀交到家庭主妇们手上时,已是锋利无比,剪布剪线、切肉剁菜得心应手。
  修理钢精锅的会把烧穿的锅底沿着锅身剪去一圈,再拿出一个新的锅底,用木槌把新锅底和锅身各敲卷一个小边,再互相咬合后锤紧,锅底就换好了。当时,换锅底、磨菜刀或剪子工钱一次也就几角钱。
  弹棉花的会用一把小木槌轻轻敲着一张弓的弓弦,弓弦上下弹动时将棉花弹松弹软。在有节奏地敲击下,弓弦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支曲子。当时,各家差被子或是旧被子基本上都是让弹棉花的弹一床新的,现在,蚕丝被、羽绒被等各种被子都很多了,很少看见弹棉花的了。
  后来,当我技校毕业,当了一名铆工,在接触到用白铁皮制作烟囱时,想起修理钢精锅时将锅底和锅身咬合后锤紧跟这是一样的工艺;还有錾刀淬火时,要掌握刀刃在上千度的高温下蓝光变黄光时淬火时机的把握,这与磨刀师傅刨刀刃时用的刀具的制作是一个道理,而这最起码是三级铆工的水平,还达不到他们的娴熟。所以说他们是民间的手艺人一点没错。
  想起儿时,还有能在钢笔管上雕出龙凤花鸟鱼虫等花案的手艺人,还有用糖作画、牙膏皮换拷拷糖、挑着箱子卖针头线脑的各样手艺人,现在都已渐行渐远,很久都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了。有时,自己磨菜刀时,会想起那抑扬顿挫、悠长声远的“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