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来自基层工程队的缘故,几十年来,每次到基层单位出差,总愿意走进一线员工的宿舍随意看看,这似乎成为一种习惯。
听老一辈儿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线员工的吃住条件都比较艰苦,工人住的宿舍简称“干打垒”。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睡一个木板搭的大通铺,晚上睡觉翻身都吱吱响,有一个人翻身大家都得被吵醒。偶尔有员工家属探亲,只好拉个布帘凑合几天。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线员工宿舍大多换成了活动板房。床铺也由大通铺变成了架子床。夏天,每个房间装个大吊扇,为辛勤劳作一天的人们祛暑。冬天,北方工地每个房间则用砖砌一个大火炉供人们取暖。
进入本世纪以来,建设单位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对员工的宿舍进行统一规划,对宿舍的面积和使用人数提出明确要求,普遍采用彩钢板房搭建,地面采用水泥硬化,有的单位还给员工配备了桌椅和防尘防潮的简易衣柜,员工宿舍再次发生质的变化,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最近几年,以工地文化、工地卫生、工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工建设”,充分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员工队伍的精神风貌。不少工程项目的驻地在经过性价比选后,采取租用楼房的方式,既能快速完成驻地建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施工生产,又给员工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次走进一个单位的员工宿舍,恰逢项目部在组织拍摄反映员工生活的微电影。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看着自己不是新房胜似新房的宿舍,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小两口面对着镜头,言语间畅叙着对企业这个大家庭美好明天的憧憬。
一线员工宿舍的变迁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缩影,员工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彰显了企业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