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资产流动能力
在经营租赁方式中,租赁资产不计入承租人的财务报表,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也只作当期损益处理,对承租人来讲,是一种表外融资。当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处于达标的临界点或略有超标,存在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要求时,企业不可能通过压缩流动资金、收缩经营规模来降低资产负债率,这时企业可通过经营性售后回租业务调整资产负债率,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使固定资产与负债同额下降实现降低资产负债率。
此外,融资租赁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能力,对于售后回租被认定为融资租赁的,承租企业在形式上改变了实物资产在企业会计报表上的结构,通过售后回租企业可利用存量闲置资产获得资金,提高资产流动能力。
利用租赁税收政策,改善企业收益
对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成本表面上高于信贷资金成本,但与其延迟缴纳所得税、降低负债比例、节省筹资时间所获得的市场先机而言,承租人的获益是十分显著的。国家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专门为融资租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熟段的原则确定。如果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则可以按设备法定折旧年限与租期相比熟段的原则确定,按其中“短的”一种确定为折旧期限。
此外,企业利用直接融资租赁租入资产应当视同企业自有资产,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要计提折旧和维修费,产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前扣除。可能会产生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摊销时作为期间费用,也可以在税前列支。
同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利润,减少税基,从而减轻税负。租金的支付过程比较平稳,与购买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相比,具有很大的均衡性。因为购买设备时,其价款一般为一次性支持,即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资金的支付时间仍是比较集中的,而租赁过程中所支付租金的方式,可在签订合同时与双方共同商定。这样,承租企业可从减轻税负的角度出发,通过租金的平衡支付来减少企业的利润水平,使利润在各个年度均摊,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通过租赁业务保留企业银行信用额度,提高决策效率
融资租赁方式,在租金付清之前租赁物件产权归出租人,租金付清后,产权转给承租人。该方式对出资人来说,可以避免两种风险,一是避免企业挪用贷款,保留银行信用额度;二是贷款购进的设备在企业未完全付清租金之前,其所有权归金融机构所有,金融机构可以任意处置,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安全性优于贷款。
此外,银行贷款一般是采用整笔贷出,整笔归还,而租赁公司却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资金实力、销售季节性等具体情况,为企业定做灵活的还款安排,例如延期支付、递增和递减支付等,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企业状况,定制付款额。
租赁不是购买,可以回避内部审批权限,提高决策效率;在经营租赁中,因为设备存在余值,承租人实际支付的费用比全额购买设备的费用小。因为还租日期固定,有利于承租人的资金计划。在融资租赁过程中,承租人有权自主选择设备及供货人,不依赖出租人的判断和决定。而且个性化融资租赁形式灵活,可使承租人根据项目条件、背景以及项目各方的要求和目标设计满足不同条件和需要的项目方案,便于决策。(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