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7时,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青山长江大桥19号墩15号孔混凝土水下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首封的混凝土已灌入总槽,后续的搅拌运输车倒车就位,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吊机拉起了导管口的混凝土堵板,混凝土瞬间奔涌着泄入导管孔中。这时除了搅拌车放料的轰鸣声,现场不再有其他声响。大家围在了孔口,屏住呼吸,似乎在等着什么。终于,当孔底顺利传出“咕嗵、咕嗵”的声音,大家绷紧的脸庞一下放松了,有人不禁击掌相庆,OK!”
也许有人会问,他们在等什么?是的,大家在等一种声音,那是首封成功后空的导管发出的“咕嗵”声。这个声音表明混凝土顺利地灌入孔中并埋住了导管口,导管中已没有水,接下来就可以正常灌注混凝土了,这也是钻孔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最关键的环节。在19号墩,从2015年12月5日首根桩顺利水封灌注算起,大家等待这个声音已等了17次。平常说来,这并不是什么美妙的声音,不但不好听,甚至有些“难听”。但对现场水封的施工人员来说,这个单调重复的声音却是动听的音乐,可以说是最好听的声音。
说起工地上的各种声音,对外行人来说,可能会说不太美妙,还会被称为“噪音”。但是在大桥特定的施工环节,在特定的人听来却是不可替代的最美妙的声音。桥工们可以给你举出很多类似的声音:如钻孔桩施工时钻机钻进时发出的有节奏“隆咚”声,混凝土搅拌机每搅拌一圈发出的“吱隆”声,混凝土在泵管中顺利流动的“唰唰”声……在关注施工的人听来,这些都变得不再刺耳,他们可以在这些嘈杂声中安然入睡,而当这些声音突然停止时,反而会猛然惊醒。倾听这些声音,是一个大桥人责任心的真实体现,更是大桥人特有的风情。
青山大桥的钻孔桩施工就在这些单调重复的“咕嗵”声中一根根地顺利完成。而这些“咕嗵”“隆咚”“吱隆”“唰唰”的声音,掺杂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曲特别的交响乐,每天在工地上奏响,终将化成一条条江上的彩虹。杨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