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5日
母亲
文章字数:993
  □张振鹏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去年春节,我把火车票订好之后,便告诉了母亲。母亲禁不住地高兴,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在电话那头反复向我确认到家的日子。
  回家的班车刚进入村头,我老远就望见家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紧紧盯着停在村头公路的每一辆车,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我拖着行李快步走上前去。“早上的车,怎么现在才到啊!”母亲满含抱怨地说,但是双手还是利落地准备接过我背上的包。
  “妈,我都长这么大了,自己能拎得动。”被我说了几句,母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双满布皱纹又沾满面粉的手一个劲地往围裙上擦。等走进家门,我才发现母亲早已在堂屋的案板前包好了满满一桌饺子,还有我最爱吃的鸡蛋煎饼。
  母亲已经50岁了,常年受着疾病的困扰,近年身体状况更是不好。为了这一桌饭,她肯定又起了个大早,洗菜、切肉、调馅、和面、包馅……我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蹒跚而又忙碌的身影。接过热气腾腾的饺子,调味时不小心放多了些醋,混合着蒜香,不时让我的鼻子阵阵发酸。
  每次回家,家乡都有很大变化。穿村而过的公路改建得更加宽阔,公路两旁的两排白杨已经不见踪影,唯独村口的这棵不知为何保留了下来。这棵白杨伴随着我的成长,见证着我的每一次远行,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它总是默默地守候在这个路口。岁月无情,如今白杨斑驳的树干上已经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光秃的枝桠在风雨的洗礼下显得愈加苍劲,它始终这样屹立着,像黑夜中的一座灯塔,为我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母亲随着年纪的增长,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在家的几天里,我半夜起来总能看到堂屋里依然亮着灯,母亲聚精会神地弓着腰缝补衣服,昏黄的灯光下,那孤独而伛偻的背影让我心中充满酸楚。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母亲还是这样的朴素。小时候,我写作业时,母亲就在旁边做针线活陪着我,当我做完作业去睡觉时,母亲仍然坐在那里忙碌着,时间在母亲那里仿佛凝固了。后来我才明白,她不知疲倦的劳作,换来的是我和哥哥的新书包、新布鞋、新棉衣……
  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她不善言辞,生活中的很多艰难和苦楚从未向我们倾诉,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母亲只读到初中,识字不多,但怕我嫌弃她唠叨,习惯在我出门时写一封家书让我带着,说是家书,其实也就是简短的几句叮嘱。平常的几句家常话,却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无尽的爱。母亲的字谈不上潇洒好看,却写得娟秀方正,抚摸着那一行行力透纸背的字迹,我仿佛感受到母亲走过的一个个人生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