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5日
别了,宝兰
文章字数:762
  □王富杰 中铁三局运输分公司
  去年刚到宝兰项目时,田里的玉米绿油油的,而现在,已经熟透了,变黄了。去年施工现场的桥墩断断续续的,无法看出线路的轮廓,而现在,一个个坚实的桥墩已在渭河畔划出了壮丽的弧线,桥梁也已架设完成了。去年,刚到宝兰参加工作,而现在,我已工作了一年有余。
  在这一年间,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查看钢筋绑扎、模板支立、混凝土灌注或是扛着仪器测量放线……这期间最深刻的感受是施工便道的颠簸,最难忘的味道是值夜班时的泡面,最牢固的记忆是钢筋绑扎的位置和间距,最沉重的分量是测量放线时的仪器,最温暖的体会是值夜班时的军大衣,最骄傲的事情是一个个桥墩拔地而起……
  而今天,我即将离开这里,去往下一个工地。吃一吃路边的白面大饼,看一看天水的“白娃娃”,听一听村里戏台上的秦腔,赶一赶镇上的集市,听一听渭河的水声,看一看卦台山上的风景……都将伴着我的离开成为奢侈品。
  乘着熟透了的夕阳,在曾经走过无数次的便道上再走一次,雨后的便道依然泥泞,矗立着的桥墩依然透着钢筋混凝土的凉,渭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一切似乎都未曾变化,一切又都变得格外亲切。时间悄悄地走过,在记忆的石上刻下不灭的痕,就像手上被钢筋划破的伤,虽然伤好了,但疤还在,看着那疤,便会让你想起当初的痛。时针不会倒着转动,但看着这熟悉的画面,记忆却会倒着放映。桥墩上,同事间趁着空闲在拉着家常,谈着理想;深夜里,在现场吃着热腾腾的泡面,看着儿时没有数清的星星;办公室里,在埋头认真算着坐标和工程量;“后视已立好,镜高130,镜高130,”对着对讲机在向置镜者汇报后视情况……这一切的过往都将在记忆的硬盘中存档,无法删除。
  在这曾响彻驼铃声的古老丝绸之路上,我曾来过,一座座桥梁已经架设,一个个隧道已经贯通,“一带一路”的构想已经起航。带着不舍,我将离开,别了,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