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晓 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
这里的驿站曾迎来送往,旗酒飘香;这里的商旅曾驼铃十里,络绎不绝。它曾是北京西山石料、煤炭、琉璃运送的必经之路,它东连京城西通塞外,它蜿蜒盘旋日久年深,它就是掩映深山中、遗韵千百年的京西古道。
近来闲暇无事,正是凛秋时节,心情尚好,决心走一段古路去探访它岁月里的神秘面纱。
古道遗迹繁多且长,犹如人之血脉纵横交错在门头沟全境。古道多为商运道,也有作军用,它们互通有无,曾是京畿西部的重要通路。遥想当年,关门一开,商旅通行;山回人声,水返驼影,那场面何其壮阔繁盛。我们从水峪嘴起,翻牛角岭而行,当时棱峭齐整的石板路早已圆润光滑,不复当年模样。只有那畜蹄日月不息踩蹬踢踏所留下的蹄窝,依旧清晰可见。凹陷的蹄窝大大小小、或浅或深却成了一路上最靓丽的风景。“日行千里路,夜走万川岩。驮去乌金宝,换回北京钱。”这首刻在沿途石壁上的诗歌想必定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了。行走是一种精神,是古代劳动人民一种可贵的精神。他们虽身负重累,不远千里,但他们踏踏实实,不辞辛苦。他们走的每一步都竭尽全力,为现代人所不及。世事变迁,如今的古道早已山河冷落,板桥散失,唯有那残垣断壁还坚挺着,诉说着岁月里的风尘往事。
重走京西古道有一份对历史的敬畏,更有一份怀想文人吟叹秋思的情愫。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故居就在这古道旁边,他所留下的诗篇被万人传唱。虽然老树昏鸦、西风瘦马早已不复存在,但于夕阳残照中驻足凝望,冥冥中却有一种天涯断肠人的愁楚哀思。思而悲,悲而泣。人生失意十之八九,文人的落魄,离人的漂泊,谁道世事不维艰?光阴如梦,往事堪嗟,诗人唯有将这一腔感怀诉之秋风,任它萧瑟。不仅我这中文专业的后生对古人有一种特别的感触,临近故居的人们也对马致远的故事津津乐道,我想这就是对古人的一份情愫吧。
而今,丰沙铁路依古道而行,正代替古道在客货运输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作为电化人对丰沙铁路的改造将使它一如既往,将那幕风火场面和那份文人怀想永远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