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8日
镶钻汾水滨
——中铁三局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纪实
文章字数:2,158
  沿太原市中轴线迎泽大街,自汾河边向东约1公里,就到了中铁三局机关基地。在其斜对角,一座底面八边形、顶面四边形、立面弧线形的大楼正拔地而起——中铁三局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即将于11月底封顶。 

  设计优化使资产再增价值三亿多元 

  为盘活存量资产,挖掘拥有地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品牌形象,2012年中铁三局决策将原招待所和文化宫翻建改造为集办公、科研、商务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中铁三局科技研发中心。中铁三局自筹资金6亿多元,2012年预测大楼建成后,此处价值可达10亿多元。而2007年进行的一次国有资产评估时,此处估值仅3264万元。
  2012年11月,科技研发中心开工。2013年4月,太原市政府领导换届,新任领导对城市规划及核心区域的建设景观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希望中铁三局将这个项目建成太原市标志性建筑、代表21世纪水平的亮点工程。
  大楼原设计外形中规中矩,高约130米,建设面积4.85万平方米。太原市新任领导提出要求时,桩基已开始施工。中铁三局果断下令停工,经过比选,聘请德国海茵公司对大厦重新进行了方案设计。
  新的设计中,大楼底部采用切削的钻石型体,向上逐渐放大,造型新颖别致,时代气息浓厚。当中铁三局人员向太原市规划局介绍新的设计方案时,规划局局长姜波一眼看中模型,大加赞赏,并对讲解员说:“不用介绍了,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新方案得到太原市政府的好评,同时工程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进行管控,并于2013年8月按照程序通过审批。
  对比原方案,大厦在建筑高度和容积率上有新的突破。建筑高度由原来的130米增高至176.39米;容积率由原来的5.86提高至8.92;建筑面积也相应增加了约2万平方米,保守估计新增价值约3亿多元。
  大厦处于太原繁华地段,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负责项目投资管理的中铁三局房地产公司执行董事、党工委书记刘文国介绍说,大厦正在进行经济比选,按照“全部出租”与“部分自用+出租”的方案进行市场测算,公司力求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化的5A甲级写字楼,实现利润最大化。 

  BIM技术保障大楼顺利建成 

  项目由中铁三局建安公司施工。建安公司有五十多年的房建历史,具有丰厚的技术积淀。然而,建安公司总工程师王志强说:“如果没有BIM技术,这样的建筑设计要完成的话,工期无法想象。”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十二五规划中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对建筑行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中铁三局从开工之初,就把“科研中心项目”作为BIM技术的试点。
  因为大楼立面完全为变截面,玻璃幕墙每一块都不相同,而数量共有1872块。一块安装错误,将会造成大量返工。运用BIM技术演示安装过程,生产厂家为每块幕墙编印条形码,安排生产和运输顺序。作业人员扫描条形码,就知道该幕墙应装部位和顺序,避免了安装失误。
  由于地下车库坡道结构造型复杂,几名工人没有弄清楚弧度怎么控制。项目部总工桑明辉将他们直接喊进办公室,运用BIM模拟演示操作过程。三维立体可视化交底使工人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步骤和要领。
  谈到BIM运用时,桑明辉不无兴奋地介绍了运用BIM技术解决一个部位五根框梁中密集钢筋与型钢柱连接的重大难题。这个节点处,框梁相互重叠,钢筋叠加严重,施工难度大。以前,这种节点施工需要20个小时,并且每次至少返工三四道才能完成。项目部运用BIM技术建立梁柱节点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对钢筋位置进行优化排布,明确了钢筋的安装顺序。优化后,完成一个节点施工需要12个小时,并且基本消除了返工现象。
  据介绍,项目部通过BIM应用,提前发现了20余处格构柱和主体结构的设计缺陷及87处其他设计缺陷,近百处图纸未说明的预留洞口。 

  技术创新无处不在 

  科技中心项目在开工之初就被列为创建“全国第三批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进行挂牌受到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被建安公司列为争创“鲁班奖”工程项目。高标准、严要求,使项目有了高起点。项目部推广运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九大项27个小项新技术,涉及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各个方面。走进科技中心项目,就能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
  “方案决定成本。”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吴铁海介绍的开工后项目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三个方面的8个优化,就节约了四千多万元。其中,利用型钢混凝土外挑、伸臂桁架转换方案解决了大楼形体不规则问题,避免了采用内筒外钢的结构形式,节约造价约2000万元。今年10月15日,股份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房地产压力测试、每平方米降造百元及百日大战活动的函》,项目部进一步明确降造方向和目标,新提出地下室停车系统变更等3项优化方案,再为项目降造约1000万元。
  项目处于闹市区,施工场地狭窄。地基位于太原市原护城河边上,也即老汾河滩上,基坑内全是沙子,水量特别大。吴铁海说:“开工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基坑开挖。当地有些工程因为这样的基坑,开工了两三年都没处理好,干不下去。”经过研究,项目部采用了超高层建筑“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圆环形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换撑”的半逆作法施工技术。“我们开了五六次专家会,请了全国不少知名专家先后前来指导,特别是山西这方面的知名专家都请到了。可以说,这个工艺集中了山西省所有地基专家的共同智慧。”该项新技术已编写成论文,获得“全国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目前,科技中心项目(部)已获得山西省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优秀QC小组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山西省建筑安全标准化工地、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荣誉。 夏天 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