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新疆女孩李娟在日记本里记下自己的生活,然后撕下来去投稿。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发现并挖掘了她,她的“地下文字”得以陆续发表。李娟和母亲在牧区开了一家杂货店,她们追随游牧人群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每到一处,便支起帐篷,卖烟酒油盐,兼做裁缝。生活很艰苦,大风掀翻帐篷,徒步数小时找水,都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并没有妨碍她坚持写作。《我的阿勒泰》正是她这十年的散文合集。这本书记录了她在阿勒泰地区的生活点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的风土人情。她所写的,完全出自性灵。
李娟并没有以猎奇的视角去描述边疆,而是带着爱意与乐观,全神贯注地描写着阿勒泰的壮美秀丽,牧人的淳朴善良,亲情的悠远流长,以及万物的成长与衰落。疆北给人的印象是偏远蛮荒,但是李娟告诉我们,那里也有茂密的森林:“地上是深厚浓黏的苔藓,苔藓下是一层又一层的,铺积了千百万年的落叶……森林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沉重深暗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深不可测的,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可以陷进去另一片森林……”这才是真正的森林,没有亲临现场的人,绝对写不出来。
同样动人的还有李娟发自内心的豁达与宽容。辗转漂泊的日子并没有让她灰心或伤感,她的文字从容自若,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她搭坐叔叔的摩托车穿越茫茫戈壁,结果迷路了。“我们在戈壁滩上停下来,脚下是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那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再四下一看,脚下像这样的漂亮石子比比皆是,一枚一枚紧紧嵌在坚硬的大地上。”后来,他们等来了过路的卡车,得以脱险。李娟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
现实残酷坚硬,但她看见的全是美好。她有率真知足、苦中作乐的可贵品质。不因漫长的孤寂而绝望,也不因身处荒原而蹉跎。她对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的感情,广博而又深厚。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这本书会让你相信,真的有那样一个地方,那里没有欲念,没有倾轧,没有工厂的滚滚浓烟,有的只是无垠的天空和广袤的大地,而大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都引领着你抵达另一个春天。□胡彬 中铁港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