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集中精神,仔细调整好盾构机掘进参数,谨慎操作!”“拼装管片的工人兄弟们,请戴好安全帽,看好脚下,注意安全!”幽深空旷的隧道深处,崔岭峰不停地叮嘱正在进行盾构掘进和管片拼装的工友们。
33岁的崔岭峰是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成都地铁7号线7标项目常务副经理,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攻坚克难,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奋斗本色。
学成归来展抱负
2004年,崔岭峰毕业后到中铁五局从事机械管理工作。2006年,年仅23岁的崔岭峰被委派到海瑞克盾构机德国制造总厂学习盾构机械知识,他深感肩上的压力之重——去德国之前,他甚至连盾构机的样子都没见过。
为了能够尽快掌握盾构技术,崔岭峰熟读盾构施工的各类专业书籍,掌握了盾构设备操作技术及维修保养技术,通过虚心学习和潜心钻研,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盾构技术的进修学习。
学成回国的崔岭峰先后参加了沈阳、郑州、长沙、成都等城市地铁施工,并将所学盾构知识学以致用。在沈阳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身为盾构机维保主管的崔岭峰坚持每天跟班作业,认真做好每天的工作笔记,详细记录研究盾构掘进数据。正是笔记本上那密密麻麻的繁杂数据,让崔岭峰在每次盾构机出现故障时,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找准故障所在并成功解决问题,保障了盾构机的正常运转推进。
急难险处显身手
“盾构施工无小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是我的责任和担当。”谈及一次次的惊心排险,崔岭峰淡定地说。哪里最紧急,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崔岭峰的身影。多年来,崔岭峰在盾构施工中始终坚守在一线,冲锋在最前方,他那无处不在的身影,俨然已经成为盾构施工的一尊“保护神”。
今年4月2日下午5时,成都地铁7号线7标神仙树西—红牌楼南站右线盾构始发掘进至第3环时,因地质松软、渣土改良较差,导致盾体上方坍塌、污水管破裂,直径30厘米的水柱瞬间将洞门帘布击穿,水流狂涌至盾构井,现场十分危急。已连续工作24小时的崔岭峰顾不上休息,火速赶到现场,指挥人员现场抢险。因水头压力太大,在污水管上端源头截流效果不理想,他冒着被水流冲下的危险,指挥工人采取型钢支撑、千斤顶边顶边焊接的方法,成功控制住水势,排除了险情。而此时的崔岭峰已经在现场不眠不休鏖战了近36小时,领导闻讯后,硬是下命令把他撵回去休息。
因为牵挂,所以用心。从接触盾构机以来,崔岭峰把自己牢牢地与盾构施工事业捆绑在一起,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用心思考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施工。他不断总结创新盾构施工工艺,通过加强盾构姿态控制,提高管片拼装效率,既保证了隧道成型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今年8月,成都地铁7号线7标项目神-神区间左线实现仅用26天时间掘进拼装了269环,打破了中国中铁成都地铁BT项目单月完成268环的最高纪录,项目安全质量履约评价连续四个季度名列前茅。
良师益友为表率
“小崔热情似火,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来正能量。他又会带人,知人善任,能把项目团队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刘华龙说。崔岭峰不仅教同事盾构施工技术,更多的是教会别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认输,留给自己三分钟时间思考,也许就会柳暗花明。”这是他教育徒弟们的口头禅。2013年,崔岭峰带领三名选手代表中铁五局参加股份公司举办的青年盾构机械操作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他的时间永远属于工作,平时难得与他凑到一起吃顿饭。”提及崔岭峰,在同一项目上班的妻子有一丝埋怨。因为盾构施工一旦开始推进,就不能停滞不前,这就意味着,作为主管施工生产的崔岭峰每天必须24小时在岗,逢年过节也必须照常工作。只要电话响起,不管多晚,不管在哪里,都要奔赴现场处理问题,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崔岭峰的日常习惯。
风雨和乐无穷味,宝剑锋从磨砺出。甘于奉献的崔岭峰一步一个脚印,在盾构事业道路上取得了10年安全生产零故障的骄人业绩。他2013年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局“青年岗位能手”、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7月入选中国中铁成投公司、成都地铁轨道公司专家库。
“我热爱盾构施工事业,只要能保障安全生产和盾构施工顺利,再苦再累,我也愿意。”戴着黑框眼镜的崔岭峰声音轻微,但语气坚定,可谓掷地有声。陈凯 张振鹏 李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