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25日
“雎水踩桥会” 扣问建桥人的良心
文章字数:889
  □孟建甫
  偶然看到一篇《安县踩桥日,20万人“踏破”太平桥》的文章,所配图片上,一座拱桥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据文章报道,这是四川绵阳安县的民俗节日“雎水踩桥会”,在这个节日里,要有近20万游客从此桥上“踩”过。
  一座桥能吸引万人“踩踏”,其中定有故事。笔者立刻对此产生兴趣,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中得知,这座拱桥是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799年)建成的。雎水乡绅林贤相为解村民过河疾苦,苦苦积累了三年财富,倾囊捐白银1800余两,组织修建现存的这座大石拱桥。在清代,这样大的拱桥实属罕见,被誉为“川西第一石桥”。桥修好后,成都、德阳、广元、遂宁等周边县市的百姓都慕名前来祝贺踩桥。桥修好的当天,举行了隆重的“踩桥”仪式,当天正好是立春后的第五个茂日。巧合的是自桥修好后,经历洪灾,桥安然无恙,太平桥由此得名。于是当地百姓深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至此,雎水踩桥成了当地和川西地区最为隆重的踏青祈福活动。
  另据资料显示,太平桥历史上经历过1933年8月茂县叠溪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三次地震桥梁结构没有发生灾难性的裂缝,仍屹立不倒,成为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试想一下,200多年前,这个叫林贤相的乡绅带领着他的建桥团队披荆斩棘,场面如火如荼。他或许亲自为建桥人送上一碗热茶加油鼓劲,抑或亲口否定了某个乡党选用劣质材料的提案,心中满满地只有一个信念:建好桥。200多年过去了,这座太平桥横跨雎水河南北两岸的同时,依旧岿然“屹立”在老百姓心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雎水踩桥会”更像是一次感恩之旅,是对建桥人的缅怀和瞻仰。
  这让我还想到了另一座“桥坚强”——武汉长江大桥,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武汉长江大桥虽遭受各种撞击70余次,但仍旧安然无恙、稳如泰山。其背后映射的是新中国第一批建桥团队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昭示的是上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的“建桥良心”。纵观近几年出现的各种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有的还没建成就出现故障;有的刚建成就坍塌;有的使用没多久就成为危桥……是利益驱使,还是良心发霉,所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雎水踩桥会”让我相信,建桥人是有“桥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