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4月份“中铁四局集团工程材料科技公司深圳分公司”注册挂牌、取得纳税人资格,并且在公明镇中宝通科技园建立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通过了当地环评审批后,“中铁四威”牌外加剂系列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往晋荣、港创、安托山、福赢、为海等混凝土生产企业,常务副经理刘长存觉得,自己真正加入了深圳的商业圈。
2012年的春天,随着地铁11号线土建工程开工,深圳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开始提速。工程材料科技公司预测:深圳建筑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这是外加剂产品打进去的最佳良机。工程材料科技公司党委书记沈卫山亲赴深圳,与作为地铁11号线BT项目投资方的中国中铁南方公司接洽。旋即,工程材料科技公司成立“深圳BT项目办事处”,由一名公司副职主责,并把正在沪昆客专负责外加剂供应的刘长存调来,协同开发深圳市场。
一
刘长存,安徽宿州人,曾在西藏当兵。有一次,挂着安徽牌照、贴有“中铁四局”标识的施工车辆到他所在的兵站加油,他像见到了亲人似的,向司机问长问短,梦想将来复员后能够成为一名像四局这样国企的员工。2007年,当地政府要安置一批复员军人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回家乡不久的刘长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铁四局工程材料科技公司。
“我的梦想成了真。从今以后,我就要脚踏实地为这个企业尽心出力!”刘长存报到时这样表示决心。他从作业工人干起,扛过化学材料,做过售后服务,一步步地走上了项目经理的岗位。在沪昆客专工地,虽然远离公司总部,生活条件艰苦,但工作局面已经打开,施工顺利,收入丰厚。接到公司的新安排,刘长存坚决服从,毅然来到位于南国的鹏城。
二
通过市场调查,刘长存获得了深圳地铁、市政建设项目及混凝土生产商的大量信息,感到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对产品销售信心十足。他把可以建立业务关系的单位、人员信息输入自己的电脑里,加他们为QQ好友,经常隔空联络、视频交流,不断加深和强化彼此之间的感情。每逢工程材料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黄玉华、总会计师杨维灵来到深圳坐镇指挥,他更是抓住机会,请教帮助细化推进计划。
然而,市场深似海,竞争涌暗流。当由密切的往来进入实质性业务准入时,一些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便以种种理由一拖再拖。加上粉剂的萘系列产品虽有污染、不环保,但在当地混凝土生产中仍被沿用,要让他们使用耐久性能好、强度高还环保的高减水、保坍型等水剂聚羧酸系列产品,厂商们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阻力。
住处阳台上,杨维灵坐在摇椅上不停地晃动,刘长存则来回地踱步,共用的烟灰缸里烟头冒了尖。纠结了将近一个月,他们决然改变策略,从合肥背来30多千克聚羧酸母液,拉上技术人员到住地方圆十多千米范围内的港创、晋荣、福赢、安托山、享利通等混凝土生产厂家及其管片厂,广泛宣传聚羧酸系列的优点、特性和利润空间,承诺售后服务条款,免费为他们调配方、做实验,并做好跟踪咨询和服务。
国企的品牌信誉、过硬的实验数据、真诚到位的服务,晋荣投资公司老总听了副手的汇报,当着杨维灵、刘长存的面打电话向试验部门核实了相关信息和数据,终于向工程材料科技公司伸出了合作之手。双方于2012年7月签订了第一份数量为7000吨的供应合同。一个月后,深圳市商品混凝土生产规模最大的港创股份公司又与工程材料科技公司签订了7000吨的供货订单。
三
这两份合同对其他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深圳的混凝土生产商渐渐认可了刘长存,安托山、福赢、为海等公司纷纷接受刘长存的订单。他们还纷纷通过QQ和微信把刘长存也加为朋友,主动与他联系,力推聚羧酸产品向协作单位延伸。
大年三十,深圳的外来工潮水般涌向自己的家乡,而刘长存、鲁小强、武仲全,还有许工、张工等,还在忙着把一桶桶、一罐罐外加剂装上汽车运往各家混凝土搅拌站。回到宿舍,吃着热腾腾的速冻水饺,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刘长存和大伙认定:当下新产品销售的“曙光”必然在未来成为深圳市场的“飞霞满天”。在喝干了杯中酒的同时,他们也决心把深圳的市场做大做长。
2013年,刘长存和他总共11人的生产营销一体化团队,生产销售聚羧酸系列成品1.2436万吨,人均产值突破400万元。深圳分公司还把生产和销售的触角伸到了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海南省。截至今年3月底,他们在南昌成功建立了复配厂,青岛复配厂的厂房租用合同已经签订;产品售后服务无一“差评”。(张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