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直 中铁电气化局铁路工程公司
金风飒爽的初秋时节,登上了闻名已久的蓬莱阁。一踏入景区,触目青山绿水,碧树红花,更兼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罗列其间。在秋阳的照拂下,一切都明净而绚丽。在这里,即使不看景点说明,不听导游絮叨,随兴而游,或是依丹崖远眺黄、渤二海分界处茫茫一线,或是乘缆车凌空山海之上俯瞰苍苍数峰,目之所及,心胸豁然一开;或信步所至,随手摩挲一把院中千年唐槐嶙峋的树干,逗弄一下池边憨态可掬的海狮,也不无惬意。“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以董必武老朗朗上口的题诗来形容眼前之景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样一个依山临海形成的古建筑群,历史文化悠久,传统风格浓郁。过了“显灵门”,随着人流鱼贯而入、拾阶而上,依次游览了天后宫、弥陀寺、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等处。所到之处,无论是殿是堂,是楼是阁,是亭是坊,都一派古意盎然。
其中的匾额楹联,碑文石表,随处可见。从蓬莱阁大门上镌着的苏体集字“人间蓬莱”,到董必武题写的“丹崖仙境”牌坊;从铁保的“蓬莱阁”匾到陈抟老祖的福寿字碑,都值得驻足一观。再加上历代达官显贵登临,骚人墨客雅集,多有题咏,为之增色。
然而,最使蓬莱阁声名远播的,还要属八仙过海的传说。八仙的形象屡见于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等艺术形式之中,早已深入人心。在蓬莱阁的二楼,看到了八仙醉酒的蜡像。八仙桌旁,八位神仙神态各异,可谓栩栩如生。来到海滨广场,又有一组大型的八仙过海雕塑映入眼前,云拥浪托之中,显得气度非凡。艺术家们在构思这些作品时,无不苦心孤诣,为表现这八位神仙各具特色而又潇洒飘逸的形象颇费神思。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看江西卫视《经典传奇》栏目揭秘八仙原型,原来是北宋时流放沙门岛的囚犯集体越狱漂海逃生,自蓬莱丹崖洞登陆后,蓬头垢面的狼狈形象被人发现,添油加醋,越传越玄乎,最后就成了这组神秘美好的形象。这样的传说,要是在当时被当事人得知,该会偷偷绽露出一个苦涩的微笑吧。
神仙在哪里?带着疑问,秦始皇来,汉武帝来,许许多多的人都来寻找答案。这不,在蓬莱阁内已经找到两条了。一是清代县令龚保琛拟的对联:“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一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都可谓是虚题实答,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带着这个追寻终极快乐的疑问,我迈出蓬莱阁的大门,回望一眼远处苍茫无际的海域,瞬间觉出了生而为人的局限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