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1日
“友”书不孤
□ 姜毅 中铁七局二公司
文章字数:2,097
  工地的晨光总带着铁锈味,那是露水与钢筋在夜与昼的交替中酝酿的特殊气息。我站在临时板房前舒展腰身时,锁骨处还残留着昨夜翻书时落下的纸屑,随着呼吸轻轻颤动。朝阳从塔吊的缝隙间斜切过来,卷扬机的钢缆在光晕里划出银亮弧线,像极了昨夜读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描述的那道挣脱群山的光。钢缆摆动时发出的嗡鸣,与书页中那句“教育不是被修剪成形的过程,而是唤醒生命的旅程”奇妙地共振着。作为施工单位为数不多的女员工,每天与钢铁、尘土、轰鸣为伴,是书籍让这片坚硬的天地,悄悄长出了柔软的褶皱——就像安全帽内衬里那层吸汗的绒布,粗粝与温柔在此达成微妙的平衡。
  初来乍到时,我连安全帽的系带都系不利索。黄色帽盔在脑后晃荡,像只不安分的雏鸟。面对这片陌生的钢铁森林,每个角落都藏着让人心慌的未知:钢筋切割机迸溅的火星,混凝土泵车突突的脉动,工长用方言喊出的指令像一串密码。午休时躲在材料堆旁的阴凉里,我翻开随身携带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油墨味混着H型钢上的防锈漆气息竟格外安心。孙少平在矿井下的坚持,与我手中被晒得发烫的钢筋莫名相似。那些铅字像一群沉默的工友,不声不响地教我辨认环境里的细微信号——何时该避开往来的机械,怎样在嘈杂中听清指令,如何在尘土里保持内心的洁净。书页边缘很快磨出毛边,却把某种笃定的力量,悄悄缝进了我的工装口袋。某天暴雨突至,我在慌乱中把书塞进防水布包裹,老师傅看见笑道:“丫头,书本比干粮还金贵?”我抹着脸上的雨水回答:“干粮养胃,书养心跳。”
  第一次独自应对突发状况的那天,乌云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擦过塔吊的顶端。我攥着对讲机在风雨里穿行,安全绳在腰间勒出红痕,裤脚沾满泥浆,忽然想起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里说“风雨中站稳脚跟的人,都藏着看不见的锚”。当时正逢浇筑关键期,泵车管道突然堵塞,混凝土在管内凝结的沙沙声令人心惊。我翻出技术手册,在雨棚下用手机照明查阅应急方案,水珠在塑封页面上聚成小小的湖泊。当暮色四合时终于理顺一切,坐在板房台阶上喝水,望着远处塔吊的探照灯划破夜空,突然读懂昨夜书页里那句“每个坚持的夜晚,都在为黎明打地基”。晚风掀起衣角,带着白日喧嚣沉淀后的宁静,我轻轻摩挲着口袋里那本被汗水浸得卷边的余华的《活着》,像握住了某种无声的肯定——福贵牵着老牛在田埂上行走的背影,与此刻远处工人们收拾工具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重叠。
  夏天那场罕见的暴雨,让整个工地变成泽国。雨水在基坑里翻涌出浑浊的漩涡,我们蹚着齐膝的水转移物资,工装湿透后贴在身上,冰凉里却透着一股执拗的热。防水靴里灌进泥沙,每走一步都像踩着粗糙的砂纸。混乱中我一直护着怀里的书,那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被三层塑封袋裹着,却依然能感受到塔拉文字里的倔强——她站在废料场仰望飞机的画面,与我们此刻仰望尚未完工的楼体何其相似。当大家挤在临时避雨棚里喘息时,我翻开书读那段关于破茧的描写:“过去是幽灵,未来才是真正的力量。”忽然发现身边姐妹们的眼睛都亮着,焊工小张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像缀着星星的蛛网。原来困境里的文字,真能像探照灯一样照亮彼此的脸,让湿透的工装下依然跳动干燥的心。
  这些年攒下的书籍,在板房的简易书架上排成整齐的队列,像微型的高楼拔地而起。最早那本《解忧杂货店》的扉页有淡淡的霉斑,是南方梅雨季留下的印记,却让浪矢爷爷的回信更显温润;中间那本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夹着片干枯的紫薇花瓣,来自项目部院子里的花丛,去年台风天被吹断的枝条正好落在我窗前;最新的这本《非暴力沟通》里,夹着张泛黄的考勤卡,背面抄着书里的句子:“理解是比钢筋更坚韧的连接。”这句话后来被我用粉笔写在搅拌机旁的提示板上,渐渐成了工友们的口头禅。上个月整理书架时,新来的实习生小姑娘指着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批注笑:“姐,你画的小太阳真可爱。”我望着窗外正在浇筑的楼板,混凝土振捣棒激起细密的波纹:“你看,咱们这儿的每一天,不都在用钢筋作画笔画新的太阳吗?”
  工地上的灯次第亮起,碘钨灯将钢结构的阴影投在彩钢板上,像巨人的素描本。我坐在板房的桌前翻看《造房子》,王澍的文字让水泥有了温度。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记录今天学到的工序做法,偶尔穿插“建筑的尊严在于接纳时间的痕迹”之类的感悟。窗外的机器声渐渐低沉,打桩机的撞击变成心跳般的节奏,与书页翻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忽觉曾经读过的书,就像工地上那些看不见的地基,默默支撑着我走过每段路——在尘土飞扬时给我洁净,在风雨交加时给我安宁,在迷茫困惑时给我方向。它们与钢筋混凝土共同构筑了我的职业生命,如同螺纹钢与混凝土的完美咬合。
  夜色渐深,合上书本时,指尖还留着油墨的温度。远处传来夜班工人的笑声,混着晚风穿过脚手架的轻响,仿佛《建筑的故事》里描述的那种“人类协作的乐章”。我知道明天醒来,又会是钢筋与混凝土的世界:安全帽会再次压乱刘海,水准仪里看到的永远是未完成的风景,混凝土试块要在清晨送检。但只要翻开书页,就能在坚硬的现实里,触摸到永不褪色的柔软与力量——就像我们建造的每栋楼房,坚硬的外表下,永远藏着设计图纸上那些优美的曲线,和施工日志里那些被汗水晕开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