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寨圩镇的山知道
□ 宋佳 中铁北京局城轨公司
文章字数:884
    车轮碾过贵合高速公路的平坦路面时,窗外的桂南丘陵正披着浓绿,成片的甘蔗林在风中舒展叶尖。这条起于贵港鹿唐村、止于合浦石湾的银链,143公里的长度里藏着太多故事——2014年初见时的沟壑纵横,如今已化作川流不息的车流,将贵港、玉林、北海三市的烟火气紧紧串联。
  作为广西高速网“纵3”的关键段,它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面下,藏着中国中铁建设者在浦北寨圩镇的日与夜。那些在烈日下鏖战的身影,在风雨中攻坚的脚步,尤其是技术人员翻山越岭测量的背影,早已成了心底最沉的分量。深夜的项目部板房里,总能看见灯光亮到后半夜:技术骨干围坐在长条桌前,图纸摊开占满半张桌面,红笔在桥梁配筋图上圈点标注,计算器按键声和讨论声此起彼伏;进度墙上的工期表被红笔改了又改......后来这条路捧回“李春奖”时,奖杯闪着的光里,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寨圩镇的烈日与晨露。
  寨圩镇的标段最是磨人。八桂大地六万大山余脉与钦州盆地在此相接,喀斯特的石骨与红黏土的软肠缠在一起,21.8公里的线路上,13座主线桥(含互通桥)如钢铁脊梁横跨沟壑,4座跨线天桥似飞虹连接两岸,72道涵洞像毛细血管深扎大地,每一处都要与复杂地质“掰手腕”。进场时的技术员最懂这份难:地图上的“便道”其实是仅容一人的羊肠小道,20多斤的全站仪压着脊背,即便齐腰深的茅草割着裤腿,簕竹的尖刺在手臂上划出血痕,他们仍专注于校准数据。深夜,他们带着一身泥土味坐在会议室,对着监测数据逐点分析,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
  正是这样一寸寸丈量,一夜夜推敲,让管段内的石方爆破有惊无险。光面爆破让边坡像被刀削过一样齐整,深挖的路堑边立着监测点,三天一测的数据里,藏着对山的敬畏。
  如今,在寨圩镇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货车直接开进甘蔗大棚;服务区里,卖酸嘢的阿婆用普通话和游客笑谈;温汤江大桥的影子映在水里,四条互通立交的车流交织成网……13座主线桥承载着往来的期盼,4座跨线天桥连通着两岸的烟火,72道涵洞滋养着路边的草木,这条路早已不是路,是寨圩镇拔节生长的声音,是中国中铁建设者们写给这片土地的情书——纸页上有技术人员蚊虫叮咬的红肿,有深夜图纸上的红笔痕迹,有岩石的温度,还有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山知道我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