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古称僰(bó)道,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拥有优良港口和航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自古与泸州、重庆商贸互通。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通车,这条贯穿巴蜀的钢铁巨龙,为连接宜宾泸州重庆新增一条客运大通道,大幅压缩重庆与川南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强劲动能。中铁三局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五标的建设者,以“快、精、智、领、廉、效、绩”为核心理念,打造“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高铁标杆工程,在全周期信誉评价与综合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并捧回了全国铁路火车头奖杯。
全力推进 速度引领全线
渝昆高铁全长699公里,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贯滇、贵、川、渝等省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便捷大通道,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三局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五标管段里程总长37.7公里,包含路基13.56公里/56段,桥梁23.3公里/55座,隧道841延米/2座,无砟轨道74.85公里。项目部始终坚定“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决心,以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制度体系、科学的资源配置为基础,以严格安全质量管控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标准化开工要求,保证“四快四到位”。2021年6月28日,项目部管段内大坡上隧道出口正式进洞施工,成为全线首家隧道开工建设的单位;2022年7月8日,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沙坪街道的220千伏高台二线完成最后检修,三电迁改工作提前三个月完成,成为渝昆高铁川渝段首个完成三电迁改的施工单位;2023年2月21日,沙坪镇特大桥最后一榀箱梁安全平稳架设完成,成为全线首家完成箱梁架设的单位……渝昆5标成功打造了包括1座车站、1座隧道、10座桥梁、11段路基、多段绿色通道等精品示范工程,成功实现中心试验室、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和站全线第一个验收通过,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全部工序均为全线第一;在梁场取证、箱梁预制和架设、无砟轨道施工、弃土场复垦移交、三电迁改等三十余项建设中获全线第一的优异成绩。
标准筑基打造精品样板
开工之初,项目部就确立了“标准化开工、样板引路、打造精品、全面创优”的工作思路,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共存,坚持以匠心为本,以创新为核,狠抓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四化”管理,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路景融合、一站一景的精品工程。在红线范围内,优化取、弃土场和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采用道路硬化、植草植树等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修筑与山川同美的绿色生态廊道。
“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现场负责人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在渝昆高铁站前五标南溪车站近6000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建设者围绕“担当、创新、优质、高效”管理思想,以打造标准化路基为抓手,精心策划,配齐资源,优化工装和工艺,从路堑开挖、软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防护、截排水以及路基附属各个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项目管控水平,推动实体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先后多次在西昆公司组织的观摩活动中收获好评,并因此获得西昆公司颁发的绿牌奖励。标准化建设深受各级领导好评,充分展示了企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品牌形象,同时在全线各参建单位树立起一块“样板”。
渝昆五标项目部从源头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将日常管理内容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把现场布置内容转化为工作标准,实现作业的规范化,对建设过程时时监督、及时纠偏。从施工组织到工艺流程、从安全质量到绿色人文,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制度70余项,编制了4册《精品示范工程施工总结》及8册《精品示范工程安全、质量卡控要点总结》,使其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指导其余工段施工,实现样板引路,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精细施作水平。
技术引领智造赋能攻坚
渝昆五标项目部坚持走在前、打头阵,以科技创新破解实际难题,赋能工程建设提“智”增效。
项目团队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智能应用,在信息化室、无人压路机、自动养生监测系统、机械指挥官、无人机测绘智能收方、运梁车隧道内避障与自动驾驶系统等方面实现智能建设。在金子咀特大桥的架设现场,针对运梁车通过隧道时最外缘与隧道二衬距离仅0.2米的难题,项目部超前谋划、精心部署、精准勘测,结合施工场地、工况和设备安全性能等因素,通过采用运梁车自动驾驶系统引用三维激光导航及避障技术对过隧运梁车进行监控,使运梁车重载运梁时,系统能使运梁车始终走行在线路中心线上,避免跑偏的同时还能检测障碍物的高度及距离实现安全停车,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宜宾东制梁场推行的智能小构件车间、智能张拉系统、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机器人焊接等高新科技,成为中铁三局在渝昆高铁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此外,在箱梁外模打磨喷涂、张拉、压浆、钢绞线切割、梁端防水喷涂、桥面振捣、整平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重难点工序也实现智能化作业,并在创新研发箱梁钢筋智能加工流水线等示范建设的基础上,全标段积极推行和研发智能工装及智能系统,实现“少人无人”目标。
据统计,项目部累计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著3项,在多份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0篇。通过大量使用智能化平台,项目质量管控成效显著,多次在四川安全监督管理局、西昆公司宜宾指挥部组织的质量抽查中合格率为100%,位居全线参建单位前列。
长龙跃巴蜀,天堑变通途。中铁三局建设者鏖战于巴山蜀水,以匠心跨越山河,在天府之国擦亮了“三局铁路”的金字招牌,在西部大地上续写着“中国速度”的传奇。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