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合龙。该桥为双塔中央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全长1060米,宽40.6米,主桥全长615米,主桥钢梁采用全漂浮体系,主跨385米,塔高100米,设计车速60公里每小时,建成后将成为千里运河上跨径最大、主塔最高的斜拉桥,也成为自西周时就有建制(厹“读音qiú”犹国,西汉时称厹犹县)、历史悠久的江苏省泗阳县新的地标建筑。
“现在干工作,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做事前多问自己一遍。问安全、问质量、问成本、问效益、问工期。”中铁大桥局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节支创效的意识已经深入项目部每个人心中。”
怎样精打细算出效益,如何保质保量保安全?项目部有着自己的方案。
做“减”法
“我们做施工方案的第一想法就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工效可以再提高一些吗?材料可以再节约一点吗?”项目工程部部长王春朋这么说道。多问自己一遍,多与各方沟通一遍,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减”量,变双为单。大桥为双塔钢箱梁斜拉桥,常规施工需投入两套液压爬模和两套架梁吊机同步施工。由于北岸受房屋拆迁和运河取水口的影响,前期无法施工,项目部因地制宜,制定了两塔依次施工的方案,即南岸主塔和钢箱梁架设完成后再将爬模和架梁吊机转移至北岸进行北塔施工,极大节约了设备固定成本投入。另外,北岸桩基全部处于水中,栈桥平台的设计必不可少。常规情况而言,原本设计为双支栈桥,但由此所带来的钢管桩钢材用量非常大,对于一个后续会被拆除的临时结构而言,项目部不得不多加思考。最后,北岸现场栈桥就变“双”为“单”,设置一个主栈桥,优化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施工要求,大量节省了钢材用量。
“减”时,变六为四。在项目建设中,时间也是成本的重要一部分。如何科学把控工期,既好又快地完成施工任务,该项目部从架梁施工方案的优化上下功夫。在摸索阶段,原先现场架设一片钢梁加四根斜拉索最多需要花费6天时间。可时间不等人,如果按部就班,架设工作就会迎上冬季恶劣天气。一旦雨雪天增加,施工周期就愈加不可控,对于测量、安装工作都会产生影响。考虑到此,项目部与测控、业主、监理等各方面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开碰头会,优化工序,使相关各方在钢梁架设环节的工作配合更加紧密。经过共同努力,实际施工时间由原先的6天一个周期缩短至4天,整体施工时长大幅缩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之前做洞口的临边防护和岸边的防护栏,在施工后,我们都会将它们储存保管好,不会随意处理。后续一旦需要,就能快速拿出并用上。”王春朋介绍道,还有在主桥边跨施工时,根据现浇梁分段施工情况,会进行预应力波纹管的安装。如果配套方案结合不紧密,现场则会剩下大量无法再次满足施工要求的边角料,现在项目部提前考虑,在方案设计时就同步优化,对纵向预应力波纹管进行配节,让边角料也有了合适的“安身之处”。
强“活”力
当然,光做“减”法可不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得熟练,要“加”上合心协作的团结,“除”去得过且过的“躺平”,“乘”上创效正劲的东风,项目管理才能灵活可控。
盘“活”资源。给自己“把脉开方”,打通项目管理的“脉络”,真正统筹应用好有利资源。现场所用到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是周转返还料。项目物资部部长姜海涛说道:“我们通过依托公司现有周转料及返还料,以及其他现有资源,优化施工方案,使用公司周转材料及返还料2625吨,保障了项目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并节约成本约240万元。”谈到这里时,王春朋补充道:“比如设计中心所设计的支架,可能现场没有完全符合的型钢,我们就会先去物资部的料库盘点,根据项目部现有型钢情况,查找是否存在通过优化结构后能达到施工要求的材料,做好优化方案后将情况上报审核。”结合现场施工进度情况,项目南岸主墩栈桥平台及边跨现浇梁支架拆除后倒用至北岸重复利用,节约钢材3466吨。
激“活”动力。将推动工程建设的落脚点聚焦于“人”,项目商务管理部部长崔明明介绍说:“项目部会依据实际情况,在快速推进的大干阶段,分月开展劳动竞赛,并设置相关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谈及一切工作的重心——现场,王春朋说道:“项目领导班子对我们工程部的要求是,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而不是让技术员以指导的姿态去和施工班组人员沟通。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就是将工程平安地高质量完成。”服务现场,将心比心,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事半功倍。
重“细”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妙方”虽多,但细节处也是决胜处。
项目部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更加智慧高效。“我们使用‘大桥设备智慧管家’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设备管理。”项目机械部部长顾鑫介绍。这个“智能帮手”首先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判断设备进场的新旧程度,如老设备的耗油程度就会更高一些。其次在每个设备上配备定位系统,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终端屏幕上看到设备运作、燃油消耗的实时情况,以便更好地调配现场设备,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其使用率。
综合办公室这个“后勤大本营”更是承担着不小的职责,日常工作都与项目员工息息相关。日常物品的采购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综合办公室主任郑真笑着说:“你们是不是都觉得网上的价格会更便宜?其实不一定。”综合办的工作人员会将需要采购的物品先集中统计,再进行线上、线下多方比价,然后来到当地的批发市场,综合考虑质量和价格,最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物品。在项目建设初期,郑真就结合办公房间使用情况,考虑到储藏室、设备放置间,合理配置空调。随着工程推进,项目驻地办公房间的使用情况也在不断改变,综合办就会根据空调性能和使用频率情况,转移调配空调设备,避免发生一边有着闲置空调,另一边又重复购买的情况。不仅如此,在前期项目塑形时,综合办就开始了精打细算“过日子”,不再使用所谓“一条龙”服务。“通常情况下,塑形工作会包括制作、运输、安装,但我们只要求塑形方完成第一步。”郑真介绍,“运输、安装,看上去是不太起眼的两个环节,但明细表一拉,所需费用占比很大。我们拿回制作好的相关材料,自行运输,并和项目相关班组一同自行安装,解除了运输、安装的捆绑费用,节约至少一半的塑形费。” 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