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5日
蓝花楹
□ 徐婷婷 中铁八局建筑公司
文章字数:1,665
  每次路过单位食堂,那株在烈阳中盛开的蓝花楹总是映入眼帘,特别是蓝花楹如期绽放时,同它仿佛老友重逢。起初,我并未留意,直到同事提起它的名字,我才意识到,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相遇。
  第一次听说蓝花楹,是在西昌的出差途中。同事提到这个名字,虽然当时不知其模样,但被这诗意的名字深深吸引。或许是因为我对蓝色有着特别的偏爱,所以对这个名字有着天然的好感。蓝色,象征着天空下的深邃和浪漫,加上“楹”这个代表智慧的字眼,这种豁达优雅的气质,让我心生憧憬。于是,在一次出差中,我特意早起,只为一睹蓝花楹的风采。
  美丽的攀西大地,和三角梅一样,也是蓝花楹的领地。五月的西昌,不到清晨七点,已经朝霞满天。我漫步在城区的小道上,细细观赏那一排排临街的蓝花楹。它们高大挺拔,气质独特,兰中带紫的花朵在朝霞中不停闪烁着紫红晕散的光芒。在这座“沸城”中,蓝花楹以安静优雅的姿态绽放,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它的美丽,那一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最深的记忆。
  蓝花楹,如同一幅画卷,在光影的变化中展现出不同的美态。它们如同城市中的精灵,悄然无声地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份神秘与浪漫。当风轻轻吹过,花瓣如雨般飘落,仿佛一场美丽的蓝色花雨,将我的心灵也洗涤得清新纯净。
  第二次见到蓝花楹,是在一次工作任务中。我和同事被派往西昌岳西县的白果站。等待任务时,我们无意间走到一个彝族老人家门口躲避烈日。光线透过门前的蓝花楹洒在老人脸上,他戴着黑头帕,身着传统彝族服饰,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手杵拐杖,端坐在蓝花楹下。银白的发丝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但他的眼神依旧炯炯明亮,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老人今年已年过九旬,是白果寨的寨长,见证了成昆铁路的诞生与成长。他讲述那段历史:从前这里没有出山的路,他们从未出过山,不知山外的模样。直到有一天,一群筑路人带着工具来了,不畏艰难,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修通了一条铁路。那条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路。后来,他学会了汉语,戴上党员徽章,当上了寨子的书记。
  老爷爷的讲述,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那时的建设者们,用血肉之躯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这条铁路修建起来,每一锹土、每一块石,都是他们用汗水和生命铺就的。老爷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些开路先锋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作为中国中铁的一员,特别是参与了新成昆铁路的建设,我深深理解老人的铁路情怀。那时没有先进设备,前辈们凭着理想和信念,战胜大凉山的自然凶险,打开了“地质博物馆”的大门。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这条铁路。尽管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老人依然在蓝花楹下,望着这条铁路,眼里有光。他相信,火车会带来更大更多的幸福,他的阿依们也会继续守护这条用红色信仰铺就的铁路。我想,像老人一样生活在大凉山的人们,与我们筑路人之间,因为这条路,心与心间有了天然的共鸣。
  在蓝花楹的树荫下,我仿佛又窥见了那段艰难岁月。筑路工人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夜晚,他们在星空下休息,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他们的辛劳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改变。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大凉山的居民们看到了新的生活希望。
  老爷爷在蓝花楹下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的故事,不仅是对成昆铁路建设者们的致敬,更是对每一个为理想和信念奋斗的人们的礼赞。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坚定与执着,看到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改变。每一片花瓣,都是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希冀。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蓝花楹,在树上是云彩,在心中是思念,即便掉落在地上,也是一片爱怜。从含苞待放到满天霞光,让我浮躁的心瞬间平和安宁,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时光如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征途中远行,虽然无法停下,但每当疲惫时,看到它的身影,总能扫除旅途的风尘,慰藉孤寂,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对生活的热爱,总能勾起我对那些铁路人的敬佩,我不禁想问,那个九旬老人而今是否安康。
  蓝花楹,再次重逢,心中默念:亲爱的,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