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琳琅满目的书籍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哲儒先贤的智慧与经验——真是字字珠玑、书书珍宝啊。
还记得中学时第一次去县图书馆借书,我望着那一排排架子上密密麻麻的书刊杂志浩如烟海,不禁“望书兴叹”。我曾不止一次地设想,“我要是图书馆的主人该多好啊!”虽然图书馆是别人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心里自此燃起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小时候虽然受家里经济条件限制,买不起套装、昂贵的书籍,但少量自己喜欢的书我还是有话语权的,因为在买书这方面,父母总是很慷慨地支持我。
上大学时,学校在哈尔滨城郊,那里是农民工、纺织工人和城郊农民的天堂,吃穿用度一应俱全。每逢周末或遇节日集会,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然而最令我兴奋的还是发现了几处旧书摊。每到周末,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或艳阳高照、西风烈烈,班里的同学都去逛商场、泡网吧,我却很少去,因为旧书摊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每到周末下午,我挚爱的旧书摊就会如期而至,我总像等待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早早守在那儿。夕阳西下,看着旧书摊上一本本发黄的、带着灰尘的旧书,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时间长了,旧书摊的老板和我成了老相识。
“吆,小伙又来了。”有时老板去办个事,我也会帮他照看一会书摊,俨然成了一个冒牌小老板。后来到了大三,学校里到处弥漫着实习、求职的紧张气息,我也因为忙于找工作,余暇不再,去旧书摊的机会渐渐少了。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铁路建设单位,因工作需要辗转了好几个地方。第一站是衡水湖畔的清凉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很低落,觉得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好在后来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镇。虽然只是一个小镇,经济和消费水平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但清凉店也有它的好处。地方虽小,却很幽静、精致,一条石德铁路蜿蜒地将小镇分成了两半。闲暇时徜徉于这个小镇,经过搜寻,我有了不少新发现,其中最惊喜的就是清凉店也有一些旧书摊。
每到周末,小镇菜市场旁边的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有在锻炼器材上聊天唠嗑的大婶,有吆喝着叫卖的游街走贩,当然也有我最钟爱的旧书摊。那里的书不少,价钱倒也不贵,一本中华画报出版的《曾国藩家书》8元钱,一套影印版的《明朝那些事儿》23.5元钱,这些最终都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之后几乎每个周末闲暇时,我都会到那几家旧书摊淘书,甚至做了几次关于淘书的梦。有一回梦见自己在那里发现了心仪已久的《人类简史》《鬼谷子的局》,甚至从中翻出了几本泛黄的清版书来,醒来咂咂回味,觉得非常过瘾。
再后来我回到了公司本部,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演讲比赛,成绩貌似还不错,得到了四百元的购书卡。对我而言,那可是一笔“专项巨款”,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在网上淘书,虽然不能翻看,但也别有一番滋味。我细细地列了购书清单,才发现那笔“专项巨款”远远不够用。最后再三斟酌,忍痛删了又删,也算是实现了小半个愿望吧。
虽然对于工程人而言,经常搬家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但无论走到哪里,这些书籍都会伴我左右,解我之惑,慰我心愁,也满足我对大大世界的好奇与憧憬。如今,我的书桌也算是个小小的图书馆吧,也算实现了儿时那个小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