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每当我读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1965年7月,我的父亲出生于四川射洪山里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家里排行老二。他到甘肃当兵两年后,回到家里帮奶奶养家糊口,20岁时加入了中铁一局,参与建设延安至西安铁路。他做事眼明手快,为人刻苦勤奋,深受周边同事认可。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父亲眼里总是冒着光,嘴角露着笑。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平时很少回家,每逢过年的时候,只能在家里待几天就要急匆匆赶回单位去,一直都在奔波。在父亲身上,我清楚记得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父亲每天的花销。刚上中学那会儿,父亲总是对我说,“小子,节约是曹家的家风,你一定要传承下去”。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后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每次跟同事聊起家庭,我都会跟他们讲起我的父亲,“他是一个修铁道的普通工人,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一守就是几十年,虽然做的只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但他那种兢兢业业、老实本分的工作精神让我受益终生。”父亲一生甘守清贫,从来没想过要大富大贵,每月都会将全部的薪水交给母亲,从不要求给自己添衣加裳,只是叮嘱母亲一定要让我好好学习,千万不要亏待了我。
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家境不好还要坚持让我读书。他说,“读书就有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报效国家,爸爸没有知识,只能为国家出一点力,你长大了要为国家出很多力才行。”这些话一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里,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父亲的话,想起父亲的背影,想起父亲慈爱的目光,瞬间便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这些朴素的话语是我在困境之中的勇气,也是我感到迷茫时的指路灯塔,它们将伴随我的一生。
不知不觉,父亲已经离开八年多了。但每当夜深人静,抛却世间繁杂,我的眼前常会闪过父亲修铁路时忙忙碌碌的身影,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感觉一下子就见到了光,心情也重新振奋起来。作为一名中国中铁青年,我会把父亲的言传身教化为前行的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