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7日
2024年全国“两会”,来自中国中铁的声音
文章字数:1,519
  北京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上午、3月4日下午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中铁的秦顺全、高宗余、韩永刚、王杜娟、喻渝、王足刚等6名同志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他们不负重托、认真履职,为行业发声,为国家献策,在此次盛会上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中铁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秦顺全表示,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大跨度铁路桥梁设计理论、创新桥梁结构体系、研发新型高效桥梁结构和高强复合材料,研发新型施工装备和与之配套的施工工艺。同时,迫切需要强化桥梁绿色建造技术创新,并将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相融合,从材料、结构、施工装备及工艺等方面进行提升,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而实现桥梁建造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集约型向智能绿色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高宗余表示,作为桥梁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核心使命,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为新起点,以“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路径,开展桥梁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推进桥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交通强国建设、“一带一路”乃至世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总经理韩永刚表示,推动高铁“智能建造”,既是实现智能高铁V2.0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培育大交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中铁四局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升级,不断探索、实践铁路项目的智能建造技术和高端工程装备,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努力打造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的“示范线”和“样板段”,让中国高铁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表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存在“维权难”和“转化难”两大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审判中,适当缩短专利侵权案件审理周期,降低专利维权的时间成本及市场损失。二是建议通过调研将部分高校知识产权收益政策推广,比如以效益提成逐年提取收益等更可行的方案,激发专利权人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表示,中国铁路要继续领跑世界,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装备技术方面,要重点推动更高速度轮轨技术研发,强化先进载运装备技术研发,加强现代工程装备技术研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在工程建造技术方面,要强化工程建造技术攻关,提升工程建造水平,进一步加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应用;三是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要推动智能设计、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等前沿技术与铁路领域深度融合,加强智能铁路技术研发应用;四是在绿色环保方面,深化能效提升及能源供给技术研发,加强生态环保与修复技术研发,提升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五是在运输服务方面,要持续推动旅客运输服务技术创新,加快货物运输服务技术升级,深化运输效能提升技术研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和物流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表示,建筑业的现代化,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是必由之路。对此在政策上应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更新改造,并加以推广使用。作为建设施工单位,要将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施工深度融合,根据现场实际有计划地参与到智能设备、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中,让智能建造产业链更具实用性和实效性,促进产业整体升级。 (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