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国中铁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中铁党委主题教育圆满收官。
“主题教育中,中国中铁党委始终坚持政治站位、把牢方向,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推动发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实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达到了预期效果,也探索形成了一些经验。我们要把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推动主题教育释放出持久效能。”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在会上表示。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中铁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当“开路先锋”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总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一体推进重点措施,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紧扣主题主线 在理论武装上取得扎实成效
思想理论武装是百年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理论武装越彻底,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
“怎么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中铁党委以理论学习“打头阵”,全过程紧抓理论学习不放松,通过“四个结合”,即结合主题原原本本学、结合业务集中精力学、结合发展联系实际学、结合基层灵活丰富学,不断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第一批主题教育期间,中国中铁党委以7种学习形式和6个学习研讨专题的“7+6”模式,全过程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考察调研国资央企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140余篇,将中铁装备集团打造为主题教育示范阵地,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对中国中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的持续学习领悟;连续举办10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培训各二级单位领导人员及总部处长以上干部888人;中国中铁党委领导班子及各二级企业先后到中铁装备、湖南桑植贺龙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践学和丰富的主题教育党日活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中国中铁党委注重把握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以三级单位以上领导班子为重点,不折不扣落实专题读书班、中心组学习等规定动作,各三级单位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3157次,研讨交流2457次,开设读书班1589次,“三会一课”学习3028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878次,各级领导累计讲授专题党课15090次,做到了形式活、成果实、全覆盖。
中铁工业所属中铁山桥充分发掘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在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创建冀东地区第一个党组织、领导工人大罢工的革命事迹,构建沉浸式“红色”课堂。中铁五局一公司采用“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主题活动+先进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理论学习。中铁大桥院咨询监理公司建立起两级联学工作模式,党委与支部同学、公司与生产项目联学。中铁七局武汉公司通过中心组专题研讨、读书班、“三会一课”、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等方式开展学习研讨,两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带头改、带头抓,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实起来、活起来。中铁隧道局建设公司组织66名党员骨干赴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沉浸式”思想洗礼。中铁一局二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专栏,广泛宣传,为主题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铁资源热贡公司通过开展专题读书班、中心组集中学习、讲授专题党课、读原著学原文、个人自学、对标实践学习的“六学模式”,持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中国中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好开路先锋打下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谋在要处 在调查研究中理清工作思路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中铁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成果运用“三大环节”,确保调研准备做得足、问题症结找得准、对策建议提得实,以高质量调研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批主题教育过程中,中国中铁党委聚焦落实国资委党委抓好“五个突出”、提升“七种能力”,科学制定调研专项方案,聚焦重大项目、价值创造等重难点事项,累计开展调研100余次,覆盖二三级企业60家、项目部40个,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推动问题解决,形成了14篇合计12万字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各二级单位变“坐诊”为“出诊”,深入基层察实情、谋实招、求实效,累计调研1848次,覆盖各二三级企业,深入947个项目,解决了一批影响基层、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难题。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