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我背起行囊,带着十八岁的美好憧憬走进铁路工程局的大门,来到侯月铁路工地。工程队驻地就在山西中条山下的小山村旁。
工程队的敞篷“解放”牌运输车经常到沁水县城购买生活、生产物资。上了夜班第二天白天就可以休息,我不顾夜班的疲劳,站上了到县城的运输车。在沁水县邮局书报刊柜台看到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购买了一本爱不释手的《诗神》杂志,这是我在教科书之外阅读的第一本诗歌书籍。
我拿着《诗神》走到施工队运输车停车处,车已经离开沁水县城回施工队驻地了。我只好沿着杏河向距离沁水县城十八里外的施工队驻地走去,走在杏河河堤上心情是愉快的,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工作之余,我有了可以阅读的精神食粮。
随着侯月铁路桥墩、路基逐渐建成,1993年春天,我们又奔赴安徽省阜南县参加京九铁路建设。局报社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诗歌征文比赛活动,通过三年对诗歌的阅读学习,我深情地写下了征文参赛诗歌稿件《书生毛泽东》。我步行到三里外的邮局,把征文稿件装进信封,贴上邮票邮寄到局报社。不久,诗歌稿件在局报社副刊刊登,还获得了征文比赛三等奖。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高雅的、有灵性的。作为筑路工人,我觉得自己本是个“粗人”,写诗歌、当诗人不太符合当时际遇。因此,我虽然一直在读《诗神》,一直在心里酝酿着诗意,但在九十年代我只是写新闻稿件,没有再写诗歌。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后,我又参加了秦沈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阳五高速公路、郑登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2014年,在郑登快速通道公路项目部,我回望新闻写作二十多年,自己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而一个爱好写诗歌的同事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还成为了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遥望嵩山。我也想写诗歌,但是写不出来,回想这么多年碌碌无为的自己,我禁不住泪洒衣襟。
在那个瞬间,我突然就有了灵感,提笔写下诗歌《寒露》,第二天,它就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从此,我每年平均能在各大平台发表诗歌10篇左右,代表作《筑路赞歌》先后在中工网、《中国中铁》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我也成为了中国中铁职工文学协会会员。从发表第一首诗歌到发表第二首诗歌,相隔了整整二十年。这些年里,我看诗歌很远,但其实,诗歌从未离我而去。我如果对诗歌笔耕不辍,不知是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最爱的《诗神》杂志停刊了,消失在岁月里,但是诗歌精神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回想那年我行走十八里山路,只是为了工作之余能阅读一本喜爱的精神食粮。如今,工程项目部开设了“职工书屋”,在驻地就能看到各种书籍,我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我相信,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学习和努力写作,诗和远方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