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5日
别了,藏地山南
□ 后云川 中铁五局成都公司
文章字数:1,624
  “伙计们,一起再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我们修建过的拉林铁路吧!”天蒙蒙亮,拉林铁路商务部长尹志超和同事们背着相机、挎着行囊,前往拉林铁路纪录他们的筑路时光。
  壮阔的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两岸的雄峰巍然屹立,山水风光与拉林铁路交相辉映,情景交融,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因为项目驻地的迁移,他们即将离开这条奋战多年的拉林铁路以及这片深情又厚重的土地——山南。
  第一次上高原修铁路,谁没点儿故事呢?
  尹志超从小就向往高原风光以及西藏地域风情。他从武侠片、纪录片里了解到这里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朴实的西藏人民。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可以抛开各种烦心事情,抛开很多杂念,视野开阔,是他最向往的圣地。
  山南市,史称“雅砻”,是西藏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常住人口35万余人,北接拉萨,东连林芝。
  2015年,拉林铁路开工。尹志超得知公司在征集人员上拉林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后,他告别相伴了5年的成绵乐城际铁路,便踏上了青藏铁路的列车,在列车与钢轨的撞击声中驶向了心中的向往之地。一头扎进了这条天路的建设,扎根在了这座静谧的小城山南。这一待便是8年。
  在高原下施工本身就是一种极限作业,建设者只能靠意志力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
  刚来项目部的尹志超被分到架子一队,和同事们一起对泽当特大桥、山南车站、区间路基进行测量放样。“放眼望去皆是绝美之境,但海拔高、气候条件差、施工条件艰苦使得我们无暇顾及周围美景。”尹志超说。
  为了早日完成测量任务,给后续施工争取时间,他们日复一日早出晚归,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累了在路边坐下歇会儿,最终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所有的测量任务。
  在随后负责则当特大桥、程巴特大桥门式墩预应力张拉的时候,尹志超一头钻进技术的海洋,在开始的一个月里,经常凌晨一点才休息,根据图纸和设计数据计算预应力,转换成相应的油表压力值。最终他的技术方案一次性通过了验收,并无误完成了所有门式墩的张拉作业。
  在山南除了修铁路,还能和藏族同胞打交道。“和他们交朋友,是以心换心的。”尹志超的话不多,却见心见肝。从小就对藏族文化充满兴趣的尹志超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交流的机会。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趁工作之余去参观藏王府,和身旁的一个十五岁的藏族姑娘相互交流。她对他讲述着文成公主进藏、藏传佛教和本土佛教的故事。那份淳朴善良深深触动着尹志超的心灵深处。至那以后,他便再次深入思考企业的使命,和在这里筑路的意义:那就是一丝不苟完成建设任务,为当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常与当地藏民交流,尹志超很快便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农忙时,他挽起裤脚跳下田,帮着乡亲收割青稞;学校开学时,他来到困难户的家里,给孩子送去学习用品;有村民见到尹志超,就招呼他回家,一起吃一个热乎饭……
  去年3月份,村民们邀请他来到结巴乡索朗村一起过藏历年。男女老少坐在篝火旁聊着天,见到他,大伙不约而同围了上来,递上热茶、送上糕点,拉着他嘘寒问暖。“每次进村都这样,大家把我当亲人,我也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
  “除了家,山南是工作和生活最久的地方了。”尹志超说道。在山南工作生活的八年时间里,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接续全面推进,曾经生活困难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依托拉林铁路建设再加上当地政策支持,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仅是尹志超,还有金明、李杰、李坤、李华远……这群平均年龄30岁不到的小伙们依旧坚守在高原,他们都把山南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扎根在这片热土上,把清澈的爱留给了山南。
  从沿线两旁的大山上放眼望去,雅鲁藏布江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波光,拉林铁路蜿蜒在峡谷中,山南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变得光彩夺目。尹志超说过,站在这块深情而又厚重的土地上,情不自禁使你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条载誉的铁路伸向远方,它记录了建设者曾经的岁月,记录了建设者风风雨雨的旅程。在这里经历过的每个人都会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