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2日
“半条被子”初心地 协奏乡村振兴曲
——中国中铁帮扶湖南汝城县侧记
文章字数:2,532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的,当时他动情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
  2002年,中国中铁开始对口帮扶支持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20年来,中国中铁先后选派20位优秀干部到当地挂职,累计向汝城县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2亿元。2019年3月,汝城县脱贫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中铁继续帮扶汝城县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载的帮扶,20载的坚守,只为践行共产党人“半条被子”的初心。
   帮最急的困 结最穷的“亲”
  汝城县位于南岭和横断山脉交汇处,境内80%是山地,是典型的老、少、边、穷贫困县。乡村面貌的亟需改观让人心迫,贫困群众的困难最让人揪心。中国中铁从救急解困做起,投入资金开展“同舟工程”,救助了100多户大病困难户和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发动员工和社会捐助资金,开展“五彩梦想”“圆梦励志行”“吾心有爱·伴汝成长”等教育帮扶计划,为南洞、热水、濠头、外沙等学校的学生发放校服、书包2000多套,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名。山联村特困户何明英老人家灶台龛阁至今还写着“帅小松”的名字,这里蕴含着群众对中铁人的认可和深情。她的丈夫因病早逝,小儿子外出失踪,二儿子有严重精神疾病,大儿子为照顾家庭常年在外务工至今未成家,家庭情况窘迫。挂职干部帅小松了解到情况后主动结“亲”帮扶,帮助她把二儿子送去精神病医院救治,新建了60多平方米的新房,逢年过节提着礼物上门看望老人,尽可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让老人家逐步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在帅小松挂职期满后,继任的张立吉、周厚李接力结“亲”,持续经常性走访、帮扶解困至今。今年何明英老人生病住院,又是她的“亲人”联系医院,抽时间照料。她说:“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
  最基础的是教育 最有用的是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乡村振兴“首在兴教,重在育才”,中国中铁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投资8279万元新建了汝城职中,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实训楼、住宿楼拔地而起,粉红的外墙和清澈的蓝天交相辉映,成为汝城县城一道亮丽景观和湖南省硬件条件最好的中职学校之一。帮助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水平,利用中国中铁的行业资源优势,重点提升工程测量、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工程机械驾驶与维修等实用专业,先后选派了20多名教师到中国中铁所属的贵阳铁路工程学校进修深造,请来了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白芝勇,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张慧等进行交流传授。汝城职中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被湖南省总工会评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省级示范点,先后承办了湖南省中职教育大会、湖南省中职学校工程测量大赛,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所“人才摇篮”现已走出了7300余名毕业生,这当中绝大部分实现了就业,299名毕业生已在中国中铁的各个岗位安心工作。投入227万元与汝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了“人人有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内容根据群众需求和产业导向,不仅有电工、驾驶、挖机操作等资格培训,也有厨师面点、农作物种植等实用培训;不仅有被动上门培训,还主动送培到田间地头;不仅有前端的技能培训,还大力做实后端的推荐就业,受益人群达到8000余人,成为湖南省、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因缺乏技能外出打工收入不高,回乡后也是过得紧巴巴,在参加了“人人有技能”的厨师培训后,借着沙洲村旅游开发的东风,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以前红军送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如今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日子。”
   产业才是摇钱树 发展才是硬道理
  “兰洞远,兰洞偏,好女不嫁兰洞男。”这是以前广为流传的戏谑歌谣。兰洞村位于三江口瑶族镇四面环山的大山深处,离镇区山路蜿蜒20多公里,坐车到县城要两个多小时。这里的村民散居在各个山顶、半山腰,仍以传统的耕种方式为主,产业发展极为落后。中国中铁决心攻坚山区产业发展,改变这里的发展状况。邀请了湖南农大、农科所等专家现场调查研究,结合当地600-800米海拔,气候温润,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和优势,确定了以白毛茶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与县政府合作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白毛茶产业发展基金,从白毛茶品种的选育、茶苗培育、茶叶种植、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全流程进行帮扶支持,引进郴州市木草人茶叶公司、湖南九龙白茶公司等5家省市龙头企业参与白毛茶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指导农户种植技术,确保品质数量提升,公司与农户签订了茶叶保底价收购协议,打消农户的种植顾虑。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上了白毛茶,茶园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开拓市场,多次与当地企业上北京、下广州参加各级展销会、农博会,经中国中铁直接推销的白毛茶就达600万元以上,带动汝城茶企年销售额达1亿元。现在的兰洞村建有1座现代化育苗大棚,1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工厂,年可产茶叶20吨以上,亩均效益1万元以上,白毛茶产业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如今流传的歌谣已被百姓改为“兰洞好,茶叶香,兰洞的茶叶销四方”。
  2019年,中国中铁选择马桥镇外沙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强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突出选优配强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镇驻村干部三支队伍,强化乡村振兴引领能力。组织干部队伍走村入户“日访夜谈”,问需于民,充分贴近群众意愿和需求,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探索出了“推进靠党建引领、管理靠村规民约、建设靠投工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投入靠项目支持、持续靠产业支撑”的“六靠”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先后投入430多万元,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了“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发展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外沙村实实在在的变化,点燃了其它村群众建设美好家乡的激情,纷纷由“看戏”转为“入戏”“唱戏”。中国中铁又投入1500万元扩大支持覆盖面,通过自主报名、公开竞争、实地考察、集体研究程序,8个村从全县217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热水村民集体按下了红手印,楼江村民庄重地写下了决心书,目前扩大面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中进行,诗意乡村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周厚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