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3日
中铁大桥局: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虹彩”三千座
文章字数:3,164
  在江城武汉,位于临江大道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是许多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景点之一。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屹立于此。这里,铭刻着一段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故事。
  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陈列着一幅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图纸的照片,照片上附有这样一段说明:“作为新中国的经典建筑,武汉长江大桥不仅以其现代化技术解决了国家巨大经济难题,还以其壮丽的外观展现出中国的新时代。”步入新时代,长江上已建、在建桥梁超过200座,远远超过毛泽东当年“将来长江上修上二十座、三十座桥,黄河上修上几十座桥,到处都能走”的愿景。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成立的中铁大桥局,由内河走向海洋,从国内走向世界,在全球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总里程超过3600公里,成为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故事,仍然每天都在刷新。 

  半个多世纪的建桥梦成为现实
  武昌江滩徐家棚段,遗留有一些铁架、桥墩和铁路轨道。这些物件,见证着一段历史。若干年前,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曾在这里相接,南来北往的列车要在这里摆渡过江。在江城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一直是人们的梦想。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在武汉建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当时,京汉铁路全线通车,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设想建桥跨越长江、汉水,用以沟通南北铁路。1913年6月,詹天佑主持汉粤川工程时,考虑到粤汉铁路通车要与京汉铁路接轨,计划修筑武汉长江大桥,并提出设计构想,但因政府财力有限等原因,并未付诸实现。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也提出过造桥设想。此后的1929年、1935年和1946年,民国政府先后三次提出了建造武汉跨江大桥的计划,然而由于国力贫弱,计划最终搁置。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改变工业落后局面,国家决定实行“一五”计划,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1953年4月1日,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中铁大桥局前身)经政务院批准成立,全国与建桥相关的专家、技术人员云集武汉,组建了全国第一支红色建桥大军。
  在大桥局第一代建桥技术专家和领军人物中,有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凯旋的彭敏、宋次中、杜景云等功臣、将士,有从海外归来、立志建桥报国的汪菊潜、顾懋勋、梅旸春、王序森、刘曾达等赤子、专家……他们的心血、汗水凝结成万里长江第一桥,同时也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的血脉之中。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1955年4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大桥工程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大桥局党委正式提出“建成学会”的方针,即要把武汉长江大桥建好,并运用学到的先进技术去修建更多的桥梁,真正地实现建桥技术自主自强。
  为解决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基础结构施工问题,建设者大胆采用世界首创的“管柱钻孔法”施工。从岸上到水上,35个试验管柱的不断受挫和改进,最终“管柱钻孔法”被验证为可行的、科学的。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提前建成通车。自此,改变了我国不能修建深水基础和大跨桥梁的技术落后局面。
  长江上建起座座里程碑桥梁
  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的“中国桥梁”故事,是一个企业永当先锋、不断创新的探索历程,是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如果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还有苏联专家的帮助,那么11年之后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则是真正的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1995年通车的九江长江大桥,是继武汉、南京长江大桥之后我国建桥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我们承诺,以大桥质量为生命,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1999年,中铁大桥局在芜湖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发出的质量宣言,是大桥人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建筑界的第一份质量宣言,饱含着中国建桥人的自信和坚守。
  2009年,中国首座四线公铁两用斜拉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创下了跨度、荷载、速度、宽度4项世界第一;2011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曾被誉为“世界铁路桥之最”;2012年,郑州市境内第4座黄河大桥——郑新黄河大桥铁路桥通车,其主桥采用主跨168米的六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方案,刷新了多项桥梁建设纪录。
  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从芜湖长江大桥主跨312米,到天兴洲长江大桥主跨504米,到铜陵长江大桥主跨630米,再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跨1092米,中铁大桥局不断刷新着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纪录。沪苏通长江大桥为下层四线铁路通道、上层六车道高速公路合建桥梁。它的建成是对“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最强诠释。 

  海上超级工程助力交通强国
  大海总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又像大海般,总在最让人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中铁大桥局在海洋的波涛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2002年,国内首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开始修建。面对海洋的强腐蚀环境,以及台风频繁来袭,中铁大桥局建设者克服重重阻碍,历时三年,让中国桥梁首次成功跨出外海,也为之后相继展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向海洋,注定是中国桥梁事业的又一次腾飞,而在汪洋大海中不断超越自我,是大桥人自始至终的坚定信念。连接粤港澳三地、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自诞生起,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你们实在了不起!”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中铁大桥局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谭国顺的手称赞。
  2013年11月1日,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开建。大桥全长16.34千米,它所在的台湾海峡与好望角、百慕大三角被并称为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也被称为“建桥禁区”。为攻克建设难关,中铁大桥局总结形成了一套在海洋大风环境中造桥机施工技术,使平潭海峡大桥成为体现“中国智造”的世界级桥梁。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建设中。
  境外筑虹擦亮中国桥梁名片
  习近平主席曾说,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座座崛起的桥梁,正跨越五洲四海,助力打通这“血脉经络”。
  从20世纪50年代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时的建成学会,到八九十年代援建海外,再到新时代厚积薄发,中铁大桥局不仅助推国内桥梁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大步“走出去”,使“中国桥”成为展示国家形象与实力的一张靓丽名片。2003至2013年的10年间,大桥局通过与中外其他公司组成联合体的方式,陆续中标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赞比亚芒古至塔博公路桥、坦桑尼亚尼雷尔大桥等工程。其中,穆罕默德六世大桥是摩洛哥王国乃至非洲大陆建设的首座现代化斜拉桥,也是当时非洲大陆已建成的主跨最大的斜拉桥。2013年大桥通车时,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以己之名为大桥命名,并为大桥开通剪彩。在接见大桥局建设团队时,穆罕默德六世国王紧握大桥局建设者赵文艺的手说:“你们为我国建设了一项精品工程,圆了摩洛哥人民30年的梦想。”
  2014年,中铁大桥局成功中标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揽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对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点赞,这座6.15公里长的“中国桥梁”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今年6月25日,被当地居民称为“梦想之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终于结束了该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主要靠摆渡往来的历史。
  目前,中铁大桥局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承建了40余个项目。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中,中铁大桥局被评为国际十大桥梁承包商之一。
  近70年来,中铁大桥局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拥有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名,为桥梁创新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培育了深厚的土壤。
  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3000余座彩虹飞跨江河湖海、高山峡谷、冻土高原,中铁大桥局伴随着祖国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前行。丁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