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好涂写大字而自娱。因苦练不足和方法有谬,如蜗行牛步。后有师赠《爨宝子碑》一本,让比照临习,会有精进。接书后,如获至宝,定睛观看,其书名的第一个字就难倒了我,不认识,查《新华字典》后得知该字读cuàn,有灶、烧火做饭和姓等解释。翻书详观,其字古朴之貌、雄强之势映入眼帘。点画用笔方峻,舒展的笔势如长枪大戟,很多笔画含有隶书的遗韵,横画,起笔、收笔均翘起,翩翩起舞,天真烂漫,令人产生丰富联想。字的结体也很特别,自由浪漫,充满奇趣、幽默之感,有的如调皮的顽童在水上嬉戏,有的似情侣挽手于河畔漫步,窃窃私语,有的像保家卫国的将士,英勇威猛……
在临习过程中,对碑文进行了认读。得知爨宝子是建宁同乐人,他为政勤勉,宁抚氓庶,物物得所,弱冠称仁。英年早逝,官民皆悲恸不已,为他刻石立碑,寄托哀思与崇敬之情。因魏晋南朝年间,禁碑成为通行的制度,这碑恰巧填补了南朝少碑的空白,故而弥足珍贵。该碑落款为太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恂立。这个“太亨”是东晋的年号“大亨”,可“大亨”年号只存在了三年,大亨四年时,已经是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了,也就是说,东晋改了年号,但爨氏不知道,可见当时信息的传递多么缓慢。
咸丰二年,时任曲靖知府的邓尔恒,在一天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进士出身的他,曾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在古籍史书里浸淫多年,较有学识。此人不但爱金石书画,也爱吃豆腐和烹饪,有一天他走入厨房,发上在整板豆腐上竟然凸现出奇异的汉字,大为吃惊。这豆腐表面怎么还有字儿?看起来用笔舒展,介于隶楷之间,别有一番味道……
于是他通过打探,寻到卖豆腐之人,了解详情。原来做豆腐人家的祖上在耕地时发现了这块碑,就运回家,作了压豆腐的石板,已经用了几代人,有70多年之久。邓尔恒立即花银子买下该碑,安排人把它运回曲靖府进行研究。喜出望外的邓知府,先请人精拓了数十张拓片,然后以小隶书题跋雕刻于石上,又拓了一批,相送给好友。民国军阀混战时,该碑被撬去修筑工事。以拓碑为生的寒士张士元想方设法将其偷运回家,才得以保存,后拓片广为流传。民国(1937年)在曲靖中学内建造了“爨碑亭”将该碑置于亭中,受到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曲靖市第一中学陈列的《爨宝子碑》和《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此命运多舛的《爨宝子碑》完成从做豆腐的压石板变为国宝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