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2日
“双超”整治在行动
——中铁一局五公司滇中引水隧道超挖超耗整治纪实
文章字数:1,878
  滇中引水工程地质条件在国内同类工程中属于复杂的,被称为活的“地质博物馆”。施工区域地下水丰富、穿越破碎断层多、软岩大变形突出、有毒有害气体多,隧道施工难度非常大。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开展地下工程超挖超耗专项整治(简称“双超”整治)是难上加难。
  为提升企业效益、做强水利隧道施工品牌,中铁一局五公司滇中引水大理6标项目部在中铁一局和五公司两级领导的帮扶下,思想破冰、行动突围,推动三个方面转变,试点半年以来,“双超”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被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中铁开投评为“隧道超挖超耗专项整治先进单位”,经验在中铁一局范围内推广。
  思想破冰,“不想干”转变为“主动干”
  为什么“双超”是困扰隧道施工的“老大难”问题?
  “双超”整治开展最大的阻力往往是各层级在思想上将钻爆法施工引起的超挖超耗视为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措施控制,增加了作业难度和时间。一线工人为了避免欠挖,减少麻烦,产生了“宁超勿欠”的想法,从而对“双超”控制措施有抵触情绪。
  打破思维惯性,开展思想“破冰”行动。中铁一局及五公司相关部门进驻项目现场深度调研,融合各专业,从合同管理、项目利润分配等多方面研究,系统分析,合理界定项目部、技术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劳务分包方责任,帮扶项目部制定了超挖超耗管控措施,形成《超挖超耗整治工序管理十条规定》《超挖超耗达标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厘清管理思路,牢固树立“正工法、顺工序、配资源、清断面、勤测量、控爆破、短进尺、快循环、严考核”的整治核心思路。
  项目部召开动员会宣贯“双超”整治各项制度,推进制度和流程管理,并要求各工区长、作业队长、技术主管、协作队伍负责人、班组长等各级管理人员提高思想认识,打破思想坚冰,切实增强“双超”整治的紧迫感,扭转了项目管理人员“怕困难、怕麻烦”心态。
  试点期间,项目部只奖不罚,通过激励手段使作业工人从经济上得到实惠,促进他们对整治措施落实从消极应对转变为主动执行,扭转了超挖超耗管控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彻底的现象。尤其是有经验的开挖工人在激励下,还积极主动献言献策,并带动其他人员提高技能水平,上下齐心协力将整治措施真正落实到了掌子面。
  “周边眼只要达到质量要求,每孔会有5元的奖励。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干活,每天的烟钱是有了。”一位打钻师傅满足地说。
  行动突围,“没办法”转变为“抓细节”
“我们公司总工程师在项目部‘双超’整治群里说,‘说了算、定了干、保质量,按期完成是我们的行动纲领’,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坚守在施工一线。”技术员周坤说。
  每个循环结束后,无论是几点钟,工区长都会带领现场技术员及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对人机料法环挨个进行分析比对,针对哪个环节不能满足整治要求,就会立即对这个环节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再交底和再培训。
  细节决定成败,项目部通过强化细节管控应对多变的施工条件。滇中引水工程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即使在同一开挖断面,左右侧、上下侧围岩指标也经常不一致。项目部打破惯性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动态调整各项施工参数,做到“岩变我变”。
  “双超”整治是系统性工程,从工法选择、测量放线到混凝土喷射,只要有一个参数变化,项目部就会及时让每个环节的参数都跟随着变化。这样既系统又繁琐的工作,不仅培养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也锻炼了青年技术员们系统思考和统筹管理的能力。
  “从原来站在伞下的人变成了打伞的人,试点开展半年来,自己确实成长了不少。”周坤说。
  比学赶超,“等等看”转变为“比着干”
  板凳山1号支洞试点工作面断面平均线性超挖降低了13厘米,喷射混凝土超耗降低了30%、回弹率降低了9%~11%,超挖超耗得到明显控制。
  “施工进度没慢反倒快了,挣得比以前还多了。”板凳山1号支洞开挖班工人与老青山隧道开挖班工人交流时说。板凳山1号支洞的进度比其他工区都快,施工质量也明显提升,充分展现了“双超”整治双赢的局面。
  在选择试点时,项目部为确保“双超”整治措施得到高效执行并形成榜样引领,让公司成立的隧道作业队率先承担了整治试点任务。整治刚开始时,试点工作面关键控制数据虽然得到优化,但是进度明显慢于其他工区。项目部和试点作业队通过反复改进,促进了进度加快。
  板凳山1号支洞“双超”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充分调动了全员超挖超耗控制的积极性,外协劳务班组也转变了思想观念,从“等等看”转变为“比着干”。由点到面,项目部老青山隧道出口、板凳山隧道进口等8个作业面也纷纷开展了“双超”整治,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双超”整治氛围。
  目前,项目部正在总结推广技术经验,并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新技术应用、加快工艺工法升级,不断提高“双超”整治能力。闫娜雷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