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玉兰花,我还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本杂志的封底上。浅蓝色的背景衬托着十余朵亭亭玉立的白色花朵,枝条上没有一片叶子,我很是好奇,这是什么花?看来看去,在封底的最下面有一行小字,写着玉兰花。
我从小在北方的小县城生活学习,一直没有见过玉兰花,凭着一张杂志上的图片,很难想象出玉兰花到底长啥样,是像桃花那样的一棵树?还是如花盆里的倒挂金钟?那时资讯不发达,“度娘”还没有出生,于是借助新华字典。查了半天,字典里居然连“玉兰”这个词都没有找到!查“玉”,字典里解释是:矿物的一种、质细而坚硬,喻洁白或美丽;查“兰”,字典上说:指兰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玉兰花的形象始终无法在我脑海里构建出来。
有一年春节过后,农村老家的舅舅来我家走亲戚,带着的女儿名字叫玉兰,我想舅舅肯定知道“玉兰花”长什么模样。舅舅的回答依旧让我失望,他也没有见过玉兰花,说是农村给女孩子起名,就是叫什么兰、什么玲、什么英。舅舅告诉我,他的大女儿叫玉玲;姨家有两个女儿叫翠兰和翠英。
玉兰花究竟是啥模样,仿佛成了我的一个心结。所以平时对“玉兰”两个字也就比较敏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发现许多日常的生活用品上会带有“玉兰”两个字,玉兰香皂、白玉兰牙膏、玉兰油护肤霜,看看产品成分说明,原来这些东西和玉兰花没有丝毫关系,只是借用了玉兰花的好名声罢了。
直到有一年,同学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的图案是一幅名为《玉兰与黄鹂》的名画,盛开的玉兰花枝上站着一只黄鹂鸟,玉兰花迎风摆动、婀娜多姿,黄鹂鸟抬头仰望,灵秀可爱。通过这张明信片上的黄鹂鸟,我能感知到玉兰花的模样和大小,玉兰花比黄鹂鸟还大,差不多有我的拳头大。因为黄鹂鸟北方南方都常见。
也就在那年的夏天,我去广西柳州开会,第一次见到了玉兰树,遗憾的是玉兰花早已在春天绽放过了。望着粗壮的玉兰树,看着满树油绿的叶子,我对玉兰有了真实的印象。原来玉兰是生长在南方的树种,个子没有北方的杨树柳树高,但叶片却比杨树柳树的大且厚实。
如今,不论天南地北,不管城市大小,公园里、街道上都有玉兰花种植。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繁荣,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玉兰在北方地区也已成为一种美化环境广泛种植的观赏树种。每到春天,那洁白如玉、独具风韵,弥散着淡淡幽香的玉兰花随处可见,就在我居住的小区里也有几棵白玉兰,眼下正是盛花期,观赏的居民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因为今年的玉兰花比往年开得早,开得更旺盛。
其实,我的玉兰花心结早已解开,但玉兰花洁白无瑕的品质,还有那优雅恬静、积极向上的姿态,始终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生活。
就在前几天,为了防控新冠疫情,小区全体居民要进行核酸检测。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走进了小区,从天蒙蒙亮便开始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服务。
“请大家保持一米线。”
“请您把嘴张开。”
我排队等待采样,远望小区花园南边的玉兰花,又扭头看看眼前正在忙碌的医务人员,还有社区工作者,他们让我看到了又一种在抗疫战场刚毅不屈、纯洁绽放的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