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王建明的档案,各种荣誉事迹介绍足足有50余项,几乎每一项荣誉介绍里都有这么一句话:“该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看似普普通通的评语,却是他的真实写照。正是凭着这股子钻劲儿,他从一名普通的内燃钳工成长为中铁十局最牛的打桩队队长。在建党百年之际,他荣膺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
王建明于1971年参加工作,2014年退休,得知被评为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时,他正在中铁十局承建的莱荣高铁施工现场观摩现代化的高铁桩基施工技术。工作的43年间,他参与了湘西吉首牛角山隧道、乾州双塘大岩板隧道、徐州客站、徐州分局电报大楼、胶黄线、胶济线、京九线、徐州枢纽等20多个项目的施工建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铁道部劳模等荣誉。
一专多能技术高
王建明常说:“在岗一分钟就要工作60秒。”勤学、苦练、钻研,是他快速成长的法宝。他仅用一年时间,便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达到业务熟练、技术精湛;3年就学会操作空压机、发电机、推工机、挖掘机、打桩机、强夯机、砂桩机、汽车和吊车,并做到懂原理、会驾驶、能维修;5年后成为工班长,在机械设备维修、故障排除方面掌握独特技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口设备缺乏备件,他潜心研究进口设备工作原理、养护方法及故障解决方案,碰到的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从未因设备问题影响施工生产正常运转。其他班组需要一个月才能修复的机械,他带领全班只用3天就能修好。就连1974年支援坦桑尼亚的旧桩机,他也维修、养护得很好,历时20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班工人干劲十足、苦练硬功,学技术、学业务蔚然成风。大家遇到技术难题时互帮互助,还时常交流切磋技艺,形成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挑大梁的良好氛围。
屡次立功打硬仗
1989年徐州枢纽工程组建基础加固班,技术全面、作风过硬的王建明被组织选任为打桩队队长。徐州枢纽工程峰下立交桥打桩时正值隆冬季节,他带领4名工人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将40多吨重的桩机用拖车从章丘运往徐州。沿途冰天雪地,当行驶到城前山高坡时,拖车打滑无法行进,他便带头铲除路面冰雪。桩机运到徐州后,无法开进沼泽地作业现场,他在附近工地借来40根枕木,垫在沼泽地里上下三层,使桩机一点点地前进。每前进一步,他就和大伙在泥水里将后面的枕木倒到前面,反复倒运500多次后,终于使桩机就位,并打下了第一根桩。为保工期,他们放弃春节休假坚持施工,事迹在山东省和徐州市电视台先后播放,被称作“铁人工班”。在奎月套河桥基础打桩过程中,因打桩设备过高不能进入工地,导致多家基础施工单位无法顺利展开施工,王建明应邀前往解决问题。在复核设计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改造波兰起吊机,采用降低导筒把杆高度等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1989年至1998年,王建明担任了10年的打桩队长。10年里,他和队友们先后承担了徐州大山特大桥、胶黄线、黄岛铁路宿舍、徐州客站、日照大宇专用线等10余项工程的基础建设任务,共打下近万根基础桩,总长度124700多米,没有出现一根桩移位或倾斜,全部都以优质工程验收;完成地基强夯20多万平方米、石方爆破4万多立方米、各种土方挖运近20万立方米,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10年里,他们还先后在徐州、济南、黄岛、平度、日照、连云港等地实现滚动发展,承揽了600多万元的打桩任务,在“以现场创市场”的实践中,打下一颗颗坚实的“桩”。
以身作则显担当
在徐州客站施工中,项目部新购置的桩机由于质量问题发生严重的脱焊现象,桩头悬在顶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打桩的工人都不敢贸然上岗。为了同事们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王建明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工长,我是党员,我上!”他爬上27米高的扒杆,凭借过硬的技术经验让桩头安全平稳地落在地面,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保住了设备。
在黄岛胶黄线沙桩施工中,他每天站在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腰部骨质增生的疼痛常使他夜不能寐,但他仍然坚持和队友们一起住在简易的帐篷里,确保夜间机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抢修。
每当班里的同事有困难,王建明都会热情相帮。工期不太紧张时,他主动安排大家轮休,自己留下来值班盯岗,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妻子患胃病住院、儿子烫伤了脚,他没能陪护上一天。在面对工作与家庭、责任与亲情的冲突时,王建明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答案。
李卿 吴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