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明 中铁科研院西南院
到“极边第一城”云南省腾冲市的第一天,我惊讶地发现步行街地面任行人踩踏的膏药旗和“踏平东京”“践踏日本”八个字。向路边小贩询问,小贩说:“这就是腾冲人的血性……”
两条街外的国殇墓园一片静谧。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战役阵亡将士而建。墓园位于史迪威将军主持修筑的“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北线西侧、腾冲来凤山北麓、气势雄浑的叠水河边,于1945年7月7日建成,安葬着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1996年,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殇墓园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组成。门内百米林荫甬道,芳草如茵,苍松翠柏参天蔽日,庄严肃穆。由大门经长通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看见云贵监察史李根源书“碧血千秋”镌刻。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国民政府主席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忠烈祠”匾额,走廊两侧有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远征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李根源先生的《告滇西父老书》,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忠烈祠后为31米高的圆锥形纪念塔于小团坡上,见霍揆彰题写的“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烈士墓冢绕塔而建,以塔为圆心,呈辐射状纵队列葬于缓坡周围,计3646冢。小碑林立自上而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
墓园陈列馆展厅,分“太平洋战争”“腾冲抗战”“腾冲人民对抗战的贡献”“中印公路的修筑”“腾冲战役中部分抗日将士事迹”五个部分,娓娓道来……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向侵占滇西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攻克高黎贡山后,进行腾冲围城作战。日军占领腾冲期间,经过两年多经营,装备精良,粮弹充足,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第20集团军经过42天的惨烈的“焦土”之战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全歼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以下3000余人,俘虏53人,收复腾冲。远征军伤亡19368人,其中9168名将士英勇捐躯。沦陷了两年零四个月又四天的腾冲,重新回到了腾冲人民手中。参加腾冲战役的美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有的阵亡,有的负伤被腾冲老百姓救援。半个多世纪后,一些飞行员的儿孙,万里迢迢来到滇西腾冲,寻找当年的救护者,表达感激之情……
46000名腾冲民工,抢修桥梁公路,运送弹药粮秣,当向导,抬担架。军粮供应不上时,腾冲老百姓宁可自己不食或少食,也要将煮好的饭菜,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线。
在腾冲市城西南3公里外的和顺古镇,也感受到了烽烟。和顺实际是军屯,是抗日名镇。二战时古镇住满了中国远征军官兵,美国飞虎队的48架战机在天空助战。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旁是“滇缅抗战博物馆”。这里是当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司令部旧址。三进四院,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初建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2005年7月7日滇缅抗战博物馆开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为博物馆题词,央视《面对面》栏目在这里作了3期节目,接待、采访了50余名当年参加过滇缅抗战的美国老兵。展室分为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日军暴行、飞虎雄鹰、剑扫风烟、日月重光七个部分。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和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日军文物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不乏珍品、绝品。布满弹坑的钢盔,生锈的马刀、左轮手枪,大量详实的手稿……其中39件曾作为中美友谊的见证随江泽民主席访美……
腾冲人目前正在精心打造“二战文化之旅”,主要景点有滇西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龙陵松山战役遗址等。
腾冲热海以前是座活火山,后来火山喷发停息了,地表下的温度比较高。在景点的入口有一个很大的蟾蜍吐珠,还有狮子在对面,整个画面就像走进了一个仙境。然后再往上走,有大大小小的温泉,温度都在40摄氏度以上。走到最高的那个温泉点有100摄氏度。据说,可以在5分钟煮熟鸡蛋。当人们走到山顶之后,可以看到那里还有一个温泉会馆,给走累的你一个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