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3日
说竹聊画品人生
□苍靖 中铁六局海外分公司
文章字数:1,170
  我的一位绘画老师是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姓陈名栋梁,善工青绿山水,画风清新淡雅,喜在画面山水间点缀棵棵翠竹。他说,竹有气节,胸有成竹点墨成竹,人有精气神更要有气节。
  陈老先生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淡飘逸透着有灵气,那画里的风中竹、雨中竹棵棵挺拔向上,如同郑板桥先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竹石图》题词所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去拜访陈老先生,老先生会点上一支烟,泡上一壶茶,我们坐下会攀谈许久。聊绘画谈人生,说画品讲人性,老先生年龄很大了,确精气神十足。一笔一画规整的小楷郑板桥《竹石》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压在书桌玻璃板下。“老了,眼花,我写的慢,用心悟着写。”老先生对我说。
  我们谈论最多的是绘画,他手把手教我。他说,学中国画入手要写梅兰竹菊,要懂笔墨磨心性。郑板桥留世的作品不少,以画竹石作品居多,想必板桥先生定是仔细地观察过竹子。地下的竹鞭盘根错节,蛰伏忍耐积蓄力量努力生长,春天里的竹笋蓬勃向上,刚直有节谦虚内敛,做人也当如此有着竹子般精气神。中国画的特点是起手绘画,画上题字见书法,题字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后金石篆刻盖章方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仔细品读板桥先生的竹石作品竹子是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品行的真实写照。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高大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在陈老先生的教诲下,我也专心画竹,临摹郑板桥、金农等大家的作品。去京郊的潭柘寺、丰台花园细心观察竹子,到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赏析名家作品。到了福建宁德杉洋,越南河内也要去田野间欣赏竹子。移栽几根竹子种在自家庭院,在赏竹的同时,心里默念着郑板桥的《竹石》诗句,领悟诗中境界。我手握画笔,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抗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清代郑板桥不但是丹青竹石的大师,更是诗词歌赋的行家里手。他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诗句的意思是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心里装着百姓,有着竹子气节般风骨和气节的郑板桥一生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不仅是流芳传世的画家,更是百姓眼里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