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恰逢中铁五局二公司(原铁五局二处)建企57周年。回眸我在二处工作的经历,往事历历在目。
1998年4月,我从局团委书记岗位调任二处党委书记。二处作为五局骨干企业,一直是全局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成立以来平稳发展,没有经历大起大落。二处也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摇篮,原五局局长杨谨华,时任的局领导李湘凡、刘建华、常仲相、黄弟福等都是二处的老领导。局领导派我到二处工作,我既因担心辜负领导和员工的期望而感到压力,又因能加入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集体而感到荣幸。
在“九五”末期,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有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落后、机制不活,加上观念陈旧、包袱过重等原因,生产经营普遍遇到困难,企业传统观念、干部员工的思维方式受到冲击。二处也不例外,1998年初,由于新揽任务不足3个亿,全处工作会直到3月底还未召开。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靠要不是出路。二处领导班子认清了形势,二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稳、走得远,必须主动作为,对企业管理进行系统设计、结合二处实际抓好各项工作。全处上下形成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外抓经营、内强管理的共识。作为党委书记,我把自己一个时期的工作主要定位于五个方面:定战略、强管理、转观念、出人才、抓党建。
还记得刚到二处,老书记黄弟福与我交接工作时的嘱咐,舒畅处长在办公室与我促膝交谈,李荣泰、胡介孚、许忠保、谢忠文副处长,党委副书记曹贡兴,纪委书记龚新如,工会主席田玉泉等老领导经常向我介绍全处的情况和专题的工作,使我尽快地熟悉了处情,进入角色。
还记得秦沈客运专线中标后,我拿着中标通知书,连夜从北京出发,第二天就赶到辽宁省盘锦市工地,与邓卓力副处长一起进行现场组织,保证了中标后三天内先期人员和设备到位,并提出了二处在秦沈客运专线的指导思想:“争面子、显实力、创信誉、争第一”,提出了“起点要高、要求要严、措施有力、务求实效”四点要求,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还记得1999年8月份,全年时间过半,全处完成任务未过半,我由东向西沿株六线到水柏线,所到之处都召开干部员工大会,讲形势,讲任务,提要求,搞好思想发动工作,鼓舞大家的斗志,使全处干部员工重新树立了信心。
还记得我们按照五局的统一部署,于2000年6月由二处改制为二公司,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我也荣幸地被任命为公司首任董事长;我们加大企业内部改革,上海拌合站2001年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五局第一个在上海正式注册的实体单位,也是二公司投资设立的第一个控股子公司。
还记得党群系统的贺新良、姚军、秦世祥、向顺成、廖德时等同志工作上齐心协力、不分彼此,上班时间互相切磋提高工作水平,业余时间经常沟通交流融洽感情,即使出差回来很晚了还等着一起小聚,保持了兄弟般的情谊。
还记得我第一次到青藏线,看到干部员工虽然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唇干皮裂、皮肤黝黑,但依然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不叫一声苦、坚守工作岗位,我深受感动,拿出身上仅有的几千元钱亲自为员工每人发了100元慰问费。
还记得我当时家在贵阳,在衡阳是单身员工,党办的同事、处办的敬锡斌、食堂的师傅都对我生活上照顾有加,使我心无旁骛投入工作。
还记得我调离二处时,许光明、张小俊等为我精心制作了在二处工作的影集,我一直视为宝贝、珍藏身边;处机关的干部员工来为我送行,每一位同志的叮嘱都记在我的心间。
…………
我于2003年12月底调任五局党委副书记,后分别在中铁八局、中铁西南院、中铁广州局工作,不经意间,离开二处已经18年了。抚今追昔我常常庆幸自己能在二处工作,这6年提升了我的能力,为日后从事其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庆幸能遇上一批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班子成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是我一生效仿的楷模;我庆幸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党群工作团队,高质量地完成局党委和处党委安排的每一项任务,让我体会到工作情谊的可贵;我庆幸能与二处的每一位干部员工共事,他们忠厚朴实、默默奉献,铸就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守护着二处一天天发展壮大。
五十载风雨洗净铅尘,半世纪奋斗铸就辉煌。在二公司建企57周年之际,我欣慰地看到,以邓卓力、张顺忠、周小霞、龙禹、张连生、龙秀堂、申剑、文庭亚、杨荣、谢锐等为主的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公司干部员工拼搏奉献,在生产经营、经济质量、企业综合实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三次进入中国中铁综合工程公司20强,员工收入成倍增长,幸福指数一路攀升。作为离开二处的同志,我始终心系二处、关注二处。我祝愿并坚信二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