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8日
科技之光照耀企业前行
——中铁上海局科技创新十年纪实
文章字数:2,569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找到了科技创新的“支点”,就找到了撬动企业发展升级的“金杠杆”。十年来,中铁上海局创业起步、提速发展的成长轨迹,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在科技创新的“支点”支撑下,上海局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中国中铁下达的年度经济指标。 


改革之手点燃科技引擎
 

  十年来,上海局始终坚持以改革之“手”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让科技创新智慧时时潮涌、科技创新活力处处迸发。
  早在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中,上海局就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三个提高”之一,把“实施以技术创新、专业领先的差异化战略”列为“四大战略”之一。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是大篇幅部署技术研发工作,经费投入从建局伊始的年百余万元逐渐提高到年近亿元,并将“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到企业发展核心地位。
  体系建设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海局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和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强化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了“集团公司—子分公司—课题组”三级科技管理框架。技术中心十年来不断充实引进人才,他们涵盖了施工技术和科技管理各专业,有效发挥了引领作用。
  上海局瞄准行业前沿科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先后通过了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授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5家成员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公司还成立了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和芜湖市“工程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工程试验技能大师”工作室,华海公司成立了上海市“工程测量”创新工作室。
  在打造外部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上海局主动顺应潮流,成立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水务环保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两大中心的建设,加强了企业与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及业主单位的交流合作。十年来,上海局先后制定涉及科技方面管理制度35项,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还将科技管理内容,如科技投入、日常管理等纳入子分公司领导年薪考核范畴,促进了科技工作有效开展。
  “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帆船”。上海局建立了以院校接收、内部培养为重点,社会招聘高端及技能人才为辅助的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大专院校专业学习、施工现场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承担重难点项目研究、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建立创新团队,促进了技术带头人培养。 


科技创新提升施工能力


  “西南第一板”、上海白龙港亚洲最大污泥处理工程、柳州官塘世界第一大有推力钢箱梁拱桥……一座座标志性建筑崛起的背后,彰显的是上海局强大的科技实力。
  在水务环保领域,上海局顶管施工从最初的管径2米扩大到如今的3米、4.7米;管道路径由最初的直线发展到现在的曲线、“S”形;测量方法也完成了从人工测量到自动测量、智能测量的升级蜕变,实现了顶管技术综合实力的“大跃进”。十年来,依托水务环保工程,上海局累计开发专利19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铁路建设领域,上海局依托晋陕黄河特大桥项目形成的“大西客运专线晋陕黄河桥48米箱梁节段拼装技术”等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梅溪河特大桥,开展在建时速350公里高铁大跨度上承式钢混结合箱肋提篮拱桥施工技术研究,形成专利技术20余项。今年6月21日,京雄城际隔音隧道建成,这是全球首个适用于时速350公里的全封闭式声屏障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拱架结构整体焊接等多项工艺,为全国首创。
  在市政桥梁建设领域,上海局依托柳州双拥大桥研究的“单主缆斜吊杆地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分别获中国中铁和中施协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承建的世界第一大有推力钢箱梁拱桥官塘大桥5885吨中拱段整体提升创下了整体提升高度、重量、拱肋跨径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展示了上海局越来越强的桥梁建造能力。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山岭隧道施工方面,从完成金温铁路汤村隧道、浩吉铁路大中山隧道,再到今年刚刚贯通的郑万铁路草堂隧道、玉磨铁路会冈山隧道等,上海局科技创新屡屡精准发力,在工艺改进、标准化施工、测量监控、安全防护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专利技术,实现了长大隧道绿色快速建造。
  在地铁建设中,上海局开发了公铁两用钢轨接头焊接施工车、钢轨焊缝全断面打磨作业车等多种新型施工装备,形成城市轨道快速施工成套技术。在深圳地铁7号线轨道施工中,创造了单作业面日进度250米、月进度12公里的国内最高纪录;在杭州地铁5号线首通段铺轨工程中,创造了29天浇筑复杂整体道床24公里、焊接长轨29公里的“杭州速度”、全国新纪录。
  在盾构施工领域,上海局首次在国内采用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技术,实现了狭小空间内高精度机械化作业,取得20余项专利技术,荣获中国中铁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技实力引领创新发展
 

  中铁上海局十多年的发展,显示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核心原动力。十年来,上海局在BIM技术、装配式施工、智能化、信息化等领域快速发展,成为在新业态、新领域中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实力强企。
  上海局于2013年成立BIM工作室,构建远程协同BIM团队,10家子分公司和部分重点项目逐步配备专兼职BIM专业人员。目前,全局151人考取了国家部委颁发的BIM证,累计获得不同层级BIM奖121项(其中国际奖5项),切实提升了企业后台管控能力,提高了工程质量。
  如果说BIM技术提升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含金量,那么装配化、信息化、智能化则成为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在上海S3公路先期实施段工程建设中,通过构件预制拼装,上海局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一年半才能建成的工程。
  智能建造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上海局紧盯行业前沿,积极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建造技术,先后在奉节轨枕厂、吉首轨枕厂、益阳轨道板场开展智能化技术研究并应用成果,实现了“智能化减人”;在桥梁预制过程中,采用智能张拉技术、智能压浆技术、智能静载试验技术等,实现现场智能控制,安全高效。
  在新业态、新领域方面,上海局不断加大立项及经费方面支持力度,对以城际高铁、城轨交通、大数据中心、5G基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基建,成立了相关攻关小组,协同营销系统,主动学习,储备技术、培养人才,深入研究,掌握关键技术,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占据行业技术高地提供了支撑。
  十年来,上海局累计斩获詹天佑奖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社会力量奖68项、股份公司科技进步奖27项,国家级工法6项、省部级工法73项,专利752项;主编或参编国家及行业规范10项……  张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