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李友坤是中铁隧道局三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隧道工特级技师,现任公司华南指挥部副指挥长。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着最危险、最艰苦的隧道施工。多年来,他以敢闯敢干的过硬作风和精湛的技术,逐渐成为隧道局创新型劳动者的典型代表。
创新创效成果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李友坤对技术创新情有独钟且成绩非凡。2010年,在乐(昌)广(州)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施工中,他针对台车钻眼爆破成型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总结出同等围岩条件下隧道不同部位人工手持风钻开挖与台车开挖钻眼角度的变化关系,使台车开挖的爆破成型比人工开挖效果更好,节约初喷混凝土20%以上。该工程于2018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2015年,在广州铁路外绕线项目,他牵头建立的李友坤创新工作室,纳入了项目土木、机械、安全等专业的技术骨干和一线操作能手,紧紧围绕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攻关,获得“基于电流继电器的变压器并列运行方法”“新型隧道施工用远距离照明灯”等20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混凝土喷淋养护设备”等多项成果获中国中铁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奖,为项目节约成本、创造效益8000多万元。
拼搏奉献带头干
隧道施工日夜与钢筋、水泥、岩土、砂石以及轰鸣的机械为伴,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非常大,尤其是刚放完炮之后,隧道顶部围岩还很松碎,不时会有石块掉下,掌子面上可能还有未响的哑炮,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无论是当开挖班长还是任项目副经理期间,李友坤总是在炮响以后比其他员工先来到掌子面,察看爆破效果。1995年6月,在昆明西园引水工程隧道施工中,隧道内遇到较大流沙,当时他作为开挖班长,连续7天7夜没出隧道,困了就在阴冷潮湿的隧道里躺在地上睡一会,一直把流沙治理好才回宿舍。他因此留下了风湿脚痛的毛病。
长期从事隧道施工,给李友坤留下了很多永久的伤痕。他眼睛经常狠命地眨,就是因为在掌子面打钻时经常有泥渣扑进眼睛里留下的后遗症;他身上留有很多疤痕,是由于打钻时飞溅的石子和从洞顶上滴下来的含有腐蚀性极强的“水玻璃”造成皮肤溃烂、流血所留下的纪念;身上一些受伤部位有时会突然化脓,都是由于以前隧道开挖时迸溅到身体里的小石子没清理干净所导致。
精进不休收获多
“作为一名隧道工,不蹲在隧道里吃苦,不经历那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千变万化的地质现象,就不会真正了解隧道施工,也不会找到应对复杂问题的办法。”谈及隧道施工,李友坤总有说不完的话。
始终蹲守隧道施工现场,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积累施工经验,是李友坤能够成为隧道施工领军人物的关键因素。他对隧道施工的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对施工中的所有的难题他都能灵活化解,所负责项目的施工质量全部免检。经过不断总结和钻研,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不同危岩地段超欠挖控制》《城市浅埋大跨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控制》等论文在学术杂志发表,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一流的技能水平,帮助他收获了无数荣誉。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十大知识型职工标兵”,被授予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以他为牵头人的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中铁李友坤隧道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
为人师表传帮带
作为一名从施工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隧道专家,李友坤在隧道施工方面有着超常的思辨、总结和表达能力。他经常会站在比别人较高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作为业内知名的技能大师和劳动模范,李友坤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多年来,他坚持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给一线隧道工上专业技能课。针对农民工变动频繁、技能普遍较低的实际,他从打眼、放炮、装药、找顶、喷浆,到各类开挖机械的使用、维修,逐项讲解隧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快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操作水平。
目前,永葆劳模本色的李友坤,仍然坚守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前沿,拼搏奉献在他最关心的隧道施工一线。
剡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