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装满了,准备提上去。”中铁广州局深圳公司宜彝高速项目锅圈岩特大桥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挖孔桩作业。在桩井旁,李文莲一只手扶着吊机开关,小心翼翼地向井下作业的丈夫望去。
中铁广州局深圳公司宜彝高速项目地处川滇交界的偏远山区,共有大小桥梁17座,由于现场地势陡峭,有的桥梁上跨沟谷,813根桩基就有607根须采取人工挖孔,其中人工挖孔困难程度及风险系数最高的当属锅圈岩特大桥。挖孔桩的工人们大都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多是夫妻或父子、亲兄弟两两组成,其中夫妻组合最多,占总人数的80%以上。来自云南的李文莲夫妇便是其中的一对。
挖孔桩夫妻组合,行话叫“夫妻桩”,架设在深山里的高速公路,离不开这些“夫妻桩”的艰辛劳动。由于下井挖桩有一定的危险性,从井里挖出的泥土石块,装满铁桶足有百余斤,稍有不慎都会带来严重后果,而夫妻搭档分工明确,一个在深井中作业,一个在井口守望,井下人员的安全依赖地面的配合,夫妻间的默契和信任感可以让对方很放心地在桩井里干活。
在工地上“夫妻档”会分到数量不等、或大或小的孔桩,施工量一般按月结算。“项目部给我们都办了工资卡,每个月工资都会准时到账,给家里的父母和娃娃寄些回去,我们也能专心干活了。”说起收入和孩子,李文莲脸上溢出了笑容。
在丈夫下井作业时,李文莲会不时环顾周边和井下。此刻一个信号、一个眼神、一声吆喝、一个动作,都是他们特有的交流方式。“井里用风镐打孔时,井上要保证风管通风;井下在清理石渣时,井上要看着里面的情况、听着里面的动静,随时对来自井下的‘信号’作出回应。他在井下的时候,我就是他的‘安全卫士’!”李文莲经验满满地说。
随着一桶桶的石渣陆续从井下运输上来,李文莲的丈夫不久后也风尘仆仆地“上了岸”。“这活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不仅仅是体力活,挖的时候必须要垂直,绝不能歪。”他一边擦拭嘴边的土灰一边说,井中所有的土石基本都要用风镐一块一块地破碎,再一桶一桶地吊出来。
“这对夫妻挖桩技术水平过硬,干活也踏实,安全质量上都能过关。”说起李文莲夫妇,现场技术负责人龚勇赞不绝口。
“这里山高路远,原来像样的路没几条,项目部进场后又修路又扩路,地方百姓出行方便了不少,他们都说修高速让百姓看到了希望,我们施工虽然累但却觉得值!”李文莲说,“这条高速公路修通后,山里的农产品就能随时运送出去,周边的景点就有更多人来游玩,村民们也能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说起未来,夫妇俩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在该项目部,还有几十对这样的夫妻,他们和所有中铁人一样,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用勤劳的双手架起了一座座希望桥,用广博的大爱撑起了一条条康庄道。 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