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上雷厉风行,精于研究,朝气蓬勃;他曾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盾构机械操作工)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就是年仅33岁的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盾构事业部总工程师李吉。他先后参加了沈阳、大连、郑州、南京和长沙等城市地铁盾构施工与现场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公司盾构机操作和管理领域的一面旗手。
认真负责 屡创佳绩
盾构机是综合了机械、电气、液压、流体的自动化隧道掘进机械,有着复杂精密的信号控制系统以及关联的安全保护系统。盾构操作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操作手是操作盾构的核心。
大连地铁盾构施工是一块硬骨头。李吉担任“韶山二号”盾构操作主管,盾构机不但要穿越复杂地层,还要下穿地面主干道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层,面临极大的挑战。在操作盾构机掘进时,李吉始终告诫自己必须做到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确保施工生产万无一失。一次,盾构机在西安路旁边高达百米的昌隆大厦下穿越时,由于隧道断面上部全风化岩、下部硬岩的原因,需要空仓排水进行推进。但昌隆大厦基础采用了筏板基础设计,一旦排水过程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大厦整体沉降,风险很大。李吉顶着巨大压力,仔细研究施工工艺,及时调整掘进参数,谨慎准确地操作着每一个控制按钮,确保盾构机掘进姿态平稳,盾构出渣正常有序,并及时填充浆液,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地通过了昌隆大厦。后来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李吉总结出了不同地层采用不同的盾构机掘进模式施工经验,有效地解决了盾构施工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南京地铁施工中,为了确保在古建筑和繁华街道下方的盾构安全施工,李吉潜心研究施工工艺,发明了钢套箱+冷冻始发技术,通过冷冻技术把软弱的地层变成冻土和增加钢套箱的使用,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他还带领团队引进新型浆液厚浆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浆液的运输问题,在穿越建筑物及软弱地层时,起到很好的填充作用。
严字当头 勇于担责
“盾构机操作,必须掌控好安全关键要点,严格按照参数操作,做到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才能确保施工生产万无一失。”在工作中,李吉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并提出许多独到的工作方法。他对盾构机上的设备,根据其工作和运动速度情况,分别实行周保养、月检查制度。对进行高速大负荷运转的皮带机、砂浆搅拌机、砂浆输送车等,对其轴承关键部位进行每周注油保养;对双梁、拼装机、加水泵等,进行每月检查,从而保证各部位的正常运转。在日常工作中,李吉总是最认真最仔细,唯恐留下隐患,他所管理的盾构机不仅保持着设备最佳状态,而且大大节约了配件修理、更换费用成本,其负责施工管理的项目和工程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2014年至今,李吉负责长沙地铁3号线2标和3标现场盾构施工生产管理。项目施工先后安全完成了10台次盾构机始发、10台次盾构机接收,累计完成盾构掘进14.6公里,盾构机多次顺利穿越高风险构筑物、江河、湖泊、溶洞等高危区,经历过卵石、圆砾、淤泥地层、风化岩、灰岩等软硬不均复杂地层。
潜心钻研 精益求精
李吉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截至目前,以他为带头人建立的“国家级李吉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了工匠技师1名、特级技师1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18名。
他带领团队积极攻关盾构施工相关课题研究,研制带有强制脱轨装置的电瓶车,确保了盾构施工安全;设计盾构机主轴承小齿轮轴新型精准装配装置,使整个小齿轮轴以及轴承座的安装耗时大幅缩短;发明拆卸盾构机台车轮的工装,实现了快速拆装台车轮子,大大减少人力及安全隐患,提高了拆解工作的效率,降低拆解成本及损坏率;研发的用于盾构施工的高性能膨润土及其泥膜的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附着性,比普通膨润土稳压效果更好,更能保证地面安全。由他牵头设计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柜》《高精度低速大转矩螺母驱动进给装置》等5项创新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参加工作11年来,李吉先后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劳动模范”“十大专家型工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贵州工匠”、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中铁典型人物等荣誉。他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既然选择了与盾构机为伴,就要不计得失,不言辛苦。维护设备稳定,保障安全生产,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是我为企业为社会应作的贡献。”
王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