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15年以来全面启动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制度,在完善制度中规范管理,成为解决基础管理薄弱、项目管理粗放问题的利器。开展实验室课题及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共107项,逐级逐批对2015年以前发布的87项制度进行修订,废止制度106项,积极推进已结题成果的复制推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战略目标,中铁北京局坚持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强化“项目、财经、技术”三大管理为抓手,抓好在建项目,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所属子分公司领导干部下沉一级抓管理,80%以上的时间要盯守现场,着力解决好现场一线出现的各类问题;为了查找和解决子分公司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逐一开展面对面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实施一对一重点监控,定期分析把脉;通过建立经济稽查大队和项目全过程审计,有效规避亏损风险。
为实现三级工程公司建设“五有”目标,中铁北京局选树具有发展潜力典型的三级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综合治理、精准施策,建设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程公司,制定“一企一策”的实施方案。所属一公司荣获2017、2019年度“中国中铁三级综合工程公司20强”、天丰公司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中铁三级专业工程公司20强”。
2020年中铁北京局“两会”召开后,围绕“抓效益、创信誉”目标,针对突出难题,利用39天时间进行横向对接,纵向交流,“两上两下”听取意见建议,制定了《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梳理出63项重点工作和常规性、非常规性管理手段。在6月底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制度办法,重点对11项核心关键办法进行丰富,提高务实性,推动“战略”与“战术”的有效支撑、相互促进,为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做好了顶层设计。
高扬经营龙头实现跨越发展
直面市场竞争的激烈浪潮,中铁北京局始终高扬经营开发龙头,谋布局、拓市场、创信誉,十年来承揽新签合同额增长近6倍,经营网络逐步织密,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营销队伍逐年壮大。
从2012年的7大区域指挥部初布局,到2020年的9个区域指挥部、25个经营部、5个共建经营中心,中铁北京局从体系构建着手,基本建立起“集团公司总部统筹协调、区域指挥部主体经营、子分公司配合经营”的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各主要区域的经营网络。
在由点到线、由疏到密整体布局的同时,中铁北京局从人员选用、经费收支、考核奖惩、要素配置、工程监管、投标管理、区域市场管理等方面,建立并完善了顶层设计,修订了《营销管理办法》《投标(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区域指挥部管理办法》《区域指挥部业绩管理考核办法》等一批制度办法,以强激励政策树立营销龙头地位,坚持正向激励和结果导向,实现有奖有罚,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坚持两条腿走路,路内路外齐头并进”,是中铁北京局应对市场风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导向。企业在城际铁路、高速铁路、既有线路改扩建工程等板块步步紧跟不掉队的同时,立足专业优势,扩充市场份额,房建及城市综合体、高速公路、市政城轨、钢结构工程、机场板块也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
作为中国中铁内部唯一一家具有机场一级资质的企业,机场板块一直是中铁北京局着力打造的优势板块和拳头产品,所承揽的机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覆盖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参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9年9月建成投运。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赞比亚、安哥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机场建设,从2013年挺进安哥拉承建钢结构项目,2018年参建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到2019年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斩获订单、参建的中国最大援外工程——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开工,实现在海外经营市场的良性循环。
面对国内基建市场出现的新业态和新领域,中铁北京局以敏锐的嗅觉洞察市场的变化,灵活运用PPP、EPC等新型商业模式,在棚改旧改、城市管廊、绿色环保等新兴领域和新城市建设的经营开发中不断拓展业务版图。积极践行“北京局+”,建立上中下游各类专业合作机制,与多家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不断完善经营要素,拥有建筑、铁路、公路工程(2项)施工总承包特级“四特”资质,行业设计甲级5项、总承包资质19项、专业承包资质27项,为企业搏击市场奠定基础。
严格工程管控促进健康发展
十年来,中铁北京局基建建设板块营业额由2011年的114.6亿元到2019年的296.6亿元,增长了近三倍。自2014年以来,企业每年基建建设营业额增长快递提升,年均增长率达到13.9%,多次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称号,3项工程获评“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等用户满意工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中铁北京局坚持“以工程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从在建项目管理入手,运用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劳动竞赛等抓手,深挖项目潜力,最大程度实现提质增效。从2011年到2020年8月,企业在建项目从105个滚动发展到257个,项目类型在不断变化,项目管控难度也在逐步提升。
项目前期策划是规范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中铁北京局按分级管理要求,对铁路、地铁及合同造价超过10亿的重难点项目组织施工调查、督促前期策划,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目标,多渠道、大数据、强分析,全方位加强施工生产总体管控。2016年围绕刚中标的14个工程项目开展前期策划,先后在连镇、商合杭、合安、浩吉、银西、郑阜等重点铁路项目召开现场会,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实现效益质量双提升。
把信用评价工作作为检验工程管理的试金石,坚持“目标导向、过程管控、考核落实”的信用评价工作体系,在不同项目信用评价开始之初,均要召开专题部署会,实施全程关注、全面督导,直至每一个参评项目整改落实到位。
企业基业长青,唯有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中铁北京局认真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红线管理的各项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安全质量“管”“监”分离和责任落实工作,以中兰铁路项目为代表的项目层级,建立了《项目安全质量现场管控责任清单》,有效解决了“管”“监”分离落地的“最后一公尺”问题。2019年7月10日,中国中铁在中兰铁路项目召开了安全生产“管”“监”责任落实经验交流会,是对中铁北京局“管”“监”分离试点推进实施工作的充分肯定。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施工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周报、日报,实时掌握重点项目施工进展情况,每月发布预警项目信息,对于评定为B级及以上分级预警项目,采取周报制度进行监控,多措施联动直至项目降级回归正常施工状态;通过微信工作群、项目施工管理公众号和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天气信息、大气污染防治要求、防洪抗汛、防灾减灾及紧急通知,提高工作速度和质量,为施工生产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企业先后有170余项工程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其中鲁班奖8项、詹天佑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1项、国家钢结构工程金奖3项。
加强科研开发引领创新发展
重组以来,中铁北京局逐步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龙头、子分公司技术中心为基础、产学研联合为补充,功能较为完备、能力总体靠前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拥有三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集团公司和北京公司技术中心先后获得“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一公司技术中心获得“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资格。先后与多个科学研究院、大学院校签订科研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攻关、产品研发;与广联达、鲁班公司研究BIM技术应用,参与BIM国际技术交流会、中国BIM大师论坛会、第十届信息化高峰论坛等,实现了产学研有效联合。
系统高效运转是科研开发工作的基础。中铁北京局优化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工法开发、专利申请、标准编制、研发经费管理、研发设备管理、成果推广等管理流程,全面梳理、制定、修订各级科技管理制度20项。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业绩考核机制、局级专家考核机制、技术人员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技术奖励和特殊津贴管理,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专家团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囊团”。中铁北京局评选出11位桥梁、隧道、试验、测量等专业的专家,与其他22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科技课题开发,开展技术攻关、优化工艺工法、推广四新技术。集团公司立项的重点、重大课题,均有对应专业的专家亲自担任课题组长开展课题研发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建项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中铁北京局围绕重难点工序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共立项科研课题3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工法70项,其中国家级工法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1项,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2项。
回首十年,一座座精品工程彰显企业初心使命;展望未来,迈入中国中铁先进企业行列的目标始终坚定。中铁北京局正围绕“抓效益、创信誉”的总体思路,加强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历久弥坚。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