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窦铁成与项目技术骨干讨论交流。
图②赵建平在项目部进行班前安全培训。
图③游瑶亲带着徒弟在现场测量基础标高。
图④李增红在现场检查配电箱。
受疫情影响, 企业今年各项工作难度更大、 任务更重、 要求更高。防疫复工两手抓、 两不误, 考验着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担当精神。本版今天刊发几位劳动模范在 “五一” 前后坚守施工一线, 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担当的事迹, 以激励和引导广大员工以先进模范为标杆, 传承和弘扬劳模、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不松劲、 不懈怠, 加快复工大干步伐,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把耽误的工期赶回来。
他们中, 有的是常年奔走在施工现场 “授业解惑” 的全国劳模, 有的是在节日里坚守工地的基层管理者, 有的是倾心培养技能人才的青年典型……他们扎根在施工一线, 担当奉献, 为打赢防疫复工攻坚战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编者
窦铁成:“授业解惑” 不停歇
“五一” 节前, 全国劳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窦铁成走进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无锡地铁3号线供电项目施工现场, 指导变电所施工, 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为项目党员、 技术骨干 “授业解惑” 。
在长江南路站变电所内, 窦铁成逐一查看了所内机柜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工法, 就基础预埋的误差控制、 实验报告以及柜体绝缘等内容与项目技术骨干进行交流讨论。他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 针对现场技术干部提出的问题和工艺难点, 从优化施工工序、 创新安装方式、 注重工艺细节等方面给予指导, 并对项目部完整的变电所运行日志资料、 标准美观的施工工艺及可视化接地装置应用给予高度评价。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会交流上, 窦铁成给项目部党员及青年员工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要求广大党员要时刻牢记使命, 带头践行初心, 用实际行动擦亮党徽; 寄语青年员工及一线技术人员要立足岗位, 坚定理想信念, 用心钻研业务工作, 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 时刻保持乐观的生活状态, 用出彩的奋斗成果书写人生价值。
座谈中, 项目党员干部、 青年技术骨干紧抓难得契机, 把平日里遇到的工作难题及疑问全部抛了出来。窦铁成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和成长感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项目员工, 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热爱的轨道交通建设事业, 不断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复兴贡献力量。
参与座谈交流的项目部党员干部和青年员工纷纷表示, 要以窦铁成师傅身上体现出的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为旗帜, 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提升, 不断在重大施工难题中展现作为, 确保个人成长和项目建设同频共振。
李岩 程皓 詹华斌
赵建平: 把自身价值体现在工地
“五一” 劳动节, 中铁七局敦白铁路1标项目部副经理赵建平坚守在施工现场。他坦言:“疫情之下, 谁都想回家照料妻儿。但作为一名现场管理者, 我的舞台在一线, 要把自身价值体现在一线。 ”
从一位高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施工生产一线的 “蓝领专家” , 赵建平33年如一日坚守生产一线,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火车头奖章” , 中国中铁 “劳动模范” 、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面对新建敦化至白河铁路铺轨工程定于2021年4月底全线完工的艰巨任务, 他倍感压力。在当地疫情风险尚未解除之前, 他便乘坐大巴赶至离家2000公里外的吉林延边安图县红丰村的项目基地, 开始了铺轨工程的现场调查, 协同敦白工程指挥部进行基地建设策划, 结合现场策划布枕、 上碴、 铺轨、 通道方案。
“要全面了解现场情况, 制定出最优化铺轨方案, 一旦作业时机到来, 项目部要能够立马动工。 ” 赵建平一再和员工们强调。
5月1日, 赵建平拿起尺子、 带着本子、 领着项目部技术干部来到乍暧还寒的铺轨工地,和大家一起丈量、 记录、 分析, 把布枕、 上碴、 铺轨、 通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尺寸都细细排布, 为优化施工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也为青年员工做出了立足岗位、 勤勉工作的表率。
“业主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 业主的指示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者, 赵建平始终把与业主的良好沟通放在工作的首选位置。在沿线113公里的现场调查中, 他一直保持与业主的紧密联系, 和他们探讨、 分析铺轨基地布局, 请示、 汇报施工计划。业主被他认真负责、 事必躬亲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在工地上给他承诺:“你们尽快制定施工方案, 如有需要, 我们会尽力协助你们。 ”
“跟着 ‘劳模领导’ 加油干, 用劳动庆祝劳动节, 我们项目部铺轨开工在望了! ” 青年员工们充满信心地打趣说。
潘菊英
游瑶亲: 精益求精带徒忙
5月1日6点03分,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浦梅铁路电力变电作业队技术员游瑶亲早饭后, 像往常一样检查了下工具箱和图纸, 提上工具包,便出发前往90公里外的邓家牵引变电所施工现场。每天来回穿梭一两百公里, 对他来说已是常态。
在去现场的路途中, 他打开图纸, 在上面圈圈画画, 反复叮嘱徒弟小黄: 今天施工预埋螺栓定位是关键, 螺栓间距、 外漏尺寸一定要测准。
从业六年来, 30岁的游瑶亲先后参加了娄邵普铁、 乌鲁木齐地铁、 汉十高铁、 浦梅普铁等多个工程项目的电气化施工, 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跋涉的足迹。从开始时的技术生疏, 到现在的得心应手, 在电力变电专业, 他有着自己的 “两把刷子” 。去年, 他被评为集团公司 “劳动模范” 。
“游师傅, 进线门架有个基坑承载力试验不合格, 怎么办? ” 一到工地, 技术员小张就赶忙上前问道。“马上重新再做一次试验看看” , 游瑶亲边说边焦急地朝现场奔去。重新做了试验还是不合格, 他又跟现场监理商量了下, 赶忙同设计单位联系, 最终决定采取砂石换填的方式处理。
“向前移动2米, 线路侧移动20厘米”“向前1厘米, 多了, 回来一点点! ”“OK, 就是这个位置,不要动, 对着我打出的红外线打桩, 打完用水泥包封” 。游瑶亲不停地用对讲机喊着, 不经意低头的瞬间, 安全帽里留下几滴汗水, 对讲机那头也传来了如释重负的笑声, 终于把卡 “脖子” 的邓家牵引变电所现场基础定位测量任务完成了。
“现场基础定位关系着后续基础浇筑, 设备安装, 主变就位等, 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场地、 标高、 房屋尺寸可能会与图纸有小范围的误差, 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仔细核对, 将误差缩小, 再缩小, 保证精准。只有前期辛苦点,反复看图纸, 核对尺寸, 这样才不会影响后续的施工。 ” 游瑶亲对现场青年技术员讲解道。
核对图纸、 试验、 协调解决突发情况、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 技术交底、 解决现场遇上的问题、 配合现场施工……游瑶亲的 “五一” 节, 充实而又忙碌。
杨郝城 李增红:“我的岗位在一线”
“五一” 假期里, 上海市劳动模范李增红依然忙碌在施工现场。李增红是中国铁工建设集团市政环境建设公司一名电工特级技师, 也是荣获上海市劳模、 首批上海工匠的 “顶管大师” 。这个假期, 他一直坚守在镇江海绵城市综合治理顶管二标工程施工现场。
5月1日晚, 项目Y-7末端多功能雨水泵站负责给19口降水井供电的配电柜突然出现故障, 项目电工紧急抢修, 却始终找不到故障原因, 施工被迫按下 “暂停键” , 让本就紧张的工期更加雪上加霜。
接到求援电话, 李增红连夜从上海赶往镇江。他到达项目后直接来到工地, 排查供电设备与线路。7号井泵站下沉深度35.9米, 相当于14层楼高, 现场线路结构、 设备情况十分复杂, 而且所有的检测数据都显示合乎常规, 没有任何故障的迹象。这让曾经解决超长距离、超大口径顶管施工的供电、 自动导向系统难题等世界性顶管难题的李增红, 顿时一头雾水。
当晚深夜, 细雨绵绵, 许多人早已入睡, 李增红却仍在深思。最后他将问题锁定在电流上。次日天刚蒙蒙亮, 李增红便冒着大雨来到现场, 经仔细查验, 他的判断得到印证: 由于项目部增调7台功率为15千瓦的水泵, 使水泵总数由原来的12台增加到19台, 虽然理论上总功率未超限额, 但由于作业期间电流出现起伏, 峰值超过配电设备的额定限流, 从而出现过载情况。
很快, 李增红对症下药给出 “药方” , 通过购置新配电柜, 将供电线路由两条增加到三条, 平均连接19个水泵, 将电流、 电压数值控制在设备承受范围之内, 避免出现过载情况。但过程依然一波三折, 由于所需配电柜型号特殊, 镇江地区并没有存货。李增红通过多方联系, 开车专程到苏州寻货, 最终解决问题。
假日期间, 李增红每天早出晚归, 连日的疲劳,也让他的身体亮起红灯, 项目部曾劝他五一回家休养, 可他的身影依然出现在工地上。
“其实不管有多少鲜花和掌声, 我依然是个普通工人, 岗位就在一线。 ” 李增红时常说道。在他和项目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 镇江海绵城市顶管二标工程全面掀起施工大干热潮, 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周明川 吴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