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02日
读书那些事儿
文章字数:1,326
  

□ 李小红 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

  喜欢读书似乎是与生俱来。现在记起最早的读书状态大概是小学三年级, 那时的书籍在我所处的偏远小山村是稀罕物,只要见到同学手中有小人书、 故事书, 我必定软磨硬泡借回家来读。
  当时父亲在邻县乡政府工作, 十天半月回家一趟。家中只有母亲带着我和弟弟, 母亲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 常常是劳动一天, 晚上上床后就搂着弟弟进入梦乡。我在外套间, 床头点一盏小油灯, 借着晕黄的灯光进入书中的世界, 那些世界或美妙或惊奇, 让我忘却寒冷和昏暗。
  稍大些我和母亲分屋而睡, 读书更是如鱼得水。晚自习后, 我带着借来的 《暴风骤雨》 《铁道游击队》 等, 畅游书海而忘却时间。那时村里尚未通电, 还点煤油灯, 母亲常常纳闷:“你的灯油怎么耗的这么快? ”
  父亲在乡政府有间办公带住宿的房间, 用一组书柜隔开工作区和生活区, 书柜里 《小麦的种植》 等农业类书籍居多, 在最上层有三大名著, 不知道为何偏缺我最喜欢的 《红楼梦》 。每次去父亲办公室, 都会趁他不注意偷偷带一本回家, 不敢多拿是怕被发现以后没得看, 因为父亲反对我读一切 “课外书” 。
  除此之外的书源就是我有位同学的父亲酷爱武侠书, 常趁她父亲出差跑长途时有机会让我分享。就这样囫囵吞枣地“结识” 了金庸先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中的大部分。初三临近中考时, 有天晚自习在同学书桌里发现一本破损卷边的 《红楼梦》 , 我如获至宝, 再三央求, 人家勉强同意借我, 但要求 “三天必还” , 于是匆忙中完成了和 《红楼梦》 的首次接触。
  上了职校, 读书资源更丰富, 学校图书馆敞开怀抱, 同学自购书籍五花八门, 于是金庸先生的武打与琼瑶阿姨的言情间或还有流行小说便占据课余时间甚至偷摸出现在课堂上。
  上班后, 领工资第一件事便是买书, 那时还在工地偏远小镇的项目部, 没有书店更没有网购, 便请求去郑州段部办事的同事到新华书店代买 《红楼梦》 , 之后陆续拥有了诸多世界名著。
  到段部之初兼任图书管理员, 负责买书借阅等工作, 近水楼台, 我便一头扎进书的海洋, 人物传记、 知青文学、 伤痕文学、 历史财经, 甚至宗教哲学类都有涉猎, 当然也有 “看热闹” 的小说类读物。在历史、 现实、 未来中穿梭, 拼命汲取,消化吸收。家中的书柜, 也由两组增加到六组。到别人家串门, 最感兴趣的是书柜, 常会近距离浏览, 如看到好书, 便如获至宝, 必借而读之才后快。如果谁家没有书柜缺少书,便暗暗替人家担忧精神世界。
  生活遇到心情灰暗时喜欢读书, 想想书里的那些苦楚、无奈, 再瞧瞧自己眼前碰到的坎儿, 想到我的经历只不过是别人人生的极少部分, 也就释然了。困惑可能还在, 但心已变大, 坎儿已变小, 轻松迈过指时可待。
  我在闲暇时也喜欢读书, 会跟随书中人物经历不同的人生, 体会各种人生滋味, 兼而汲取各种人生经验,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那些读过的书、 积累的经验会冥冥之中帮你做出抉择。这些抉择经过时间验证, 往往是正确的、 睿智的。
  近几年, 物质条件变好, 借书之事已少, 看到喜欢的书,我就会 “买!买!买! ” , 但也有弊端: 殊不知书是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还书天经地义, 便会挤时间读, 而自己的书无形中则会因 “以后有时间再读” 而一推再推, 束之高阁也极有可能。如今家里沙发上、 床头、 办公桌都摞有想读却未读的书籍似乎就是例证, 还是要挤时间多读精读!
  我喜欢读书, 也希望遇见爱读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