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雨 中铁三局五公司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之家, 家里长辈中有四名铁路职工, 我这一辈里也有四个。长辈们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把生命与事业浇筑在了万里铁路线上。如今, 我们传承着 “心怀感恩, 奋斗拼搏” 的家风, 成了名副其实的 “铁三代” 。
小时候, 我对爷爷和父亲的工作一无所知, 只是依稀记得他们回家的次数特别少,从我记事起, 爷爷就已经退休。爷爷是从海拉尔司法局调入中铁三局电务处的。刚开始在电务处牙林线项目器材厂工作, 牙林线开通后, 爷爷调入处机关担任后勤管理员,后来又调进处工会放映队担任队长, 每年进工地给职工放映电影。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待业青年增多, 爷爷又挑起了带领待业青年创业的重担。随着待业青年们的工作逐步解决, 爷爷又调回器材厂负责生产和日常工作, 直到1993年退休。
爷爷这辈子基本是在跟铁路打交道, 他的铁路生涯并没有很精彩, 但却是那么振奋人心。爷爷常对我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平凡的事, 也要认真负责, 用心去做, 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奋斗。 ” 爷爷用平凡的三十年, 言传身教激励着爸爸以及后来的我也投身到铁路建设事业中。
爷爷退休后, 父亲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对于那时候才八九岁的我来说, 父亲就是我的偶像, 他聪明、 强壮、 有知识, 仿佛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懂, 唯独就是在家陪我的时间太少, 常常大半年都难得见一面。
记得我10岁那年准备过生日时, 父亲提前回家, 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然而生日那天早上, 父亲接到了工地打来催回项目的电话, 看着他着急的样子, 我特别害怕。他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歉, 在我的哭喊声中, 消失在马路尽头。那一天我很难过, 甚至在上课的时候, 躲在书本后面哭了一回又一回。直到夜深的时候, 父亲才打来一个电话。电话那头, 尽管父亲在工地的嘈杂声中耐心地向我解释, 但我还是生了很久的闷气。
后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渐渐对父亲的工作有了了解, 同时对铁路行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三的时候我有幸去父亲所在的项目实习, 这才发现每天忙忙碌碌的他是多么辛苦。他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和安全; 要协调路内外的关系以及处理单位的关系; 要研究、 安排、 落实施工计划……印象中父亲是很少笑的,然而每次工程节点提前优质完成时, 他是笑得最开心的。平日聊天时, 父亲总是学着爷爷的口吻对我们说:“即使再平凡的工作,也要认真负责。 ”
爷爷和父亲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铁路事业, 他们的艰辛与执着, 也深深感染了我, 我心底里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要像他们一样, 成为一名铁路人。大学毕业后, 我毅然决然地选择当一名铁路建设者。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 我的新鲜劲十足, 还曾对父亲说想要在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 可没过多久就被现实 “打了脸” , 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每天繁忙的工作, 时不时会有一大波检查来袭, 休息几乎是一种奢侈, 更别说什么逛街、 购物、 看电影了。一出项目部没多久, 手机肯定响, 十有八九是单位打来的, 只好匆匆忙忙赶回去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我不断努力调整自己, 每天不停地学习。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我也渐渐成长为爷爷和父亲当年的样子,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 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爷爷和父亲一辈子都坚守和奉献在了铁路建设事业上, 而我, 也会沿着爷爷和父亲的足迹, 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