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中铁二局电务公司
爷爷即将进入他人生中的第九十个年头, 斑驳岁月逐渐磨淡了他的记忆, 可是些许陈年往事却令他念念不忘。每次回家, 他依然把记忆中留存的 “三块二毛钱” 的故事讲一遍给我听, 似乎永远也讲不够。前不久, 难得休假回家探望, 他又重复地讲起了那个与铁路生活相关的老故事。
十多年前, 一个原本贫穷闭塞的山区村落, 突然间因为靠近一条新建铁路而热闹起来。很快, 中国中铁的项目部就在村子边建起来了。原本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也因为这条铁路的到来悄然改变, 村里许多身强体壮的人到铁路工地上找了活干, 还有一些人在工地附近做起了小生意, 爷爷自种的农产品也找到了销路。
那时, 爷爷虽已年过古稀, 身子却相当硬朗。项目部驻扎在那儿后, 爷爷每天挑着两大篓子的瓜果蔬菜送到项目部, 久而久之, 就与项目的很多人熟了, 他们都亲热地叫他王老头。项目上管后勤的人姓张, 爷爷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他给菜钱, 爷爷便称他为“张老板” 。“张老板” 为人亲和, 在菜农中有很好的口碑, 尤其对爷爷格外照顾。
一天上午, 爷爷和往常一样送菜到项目部。送的菜提前在家过了秤, 到了项目部,“张老板” 就直接按爷爷说的重量给了钱, 没有任何疑问, 一切源于长时间接触建立起来的信任。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 爷爷卖完菜正要往回赶, 天却下起了雨。见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 爷爷准备冒雨赶路,“张老板” 怕爷爷淋雨, 说啥也不让爷爷走, 苦心劝留他在项目部吃了午饭, 随后又开车将爷爷送到小路路口, 还借了一把雨伞给爷爷。
这样的小故事数不胜数, 慢慢地,“张老板” 以及项目上的工人与周边村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总是相互帮助和照应。有时项目工人开车路遇爷爷便会捎带一程, 爷爷也常常将卖不完的菜送给他们, 这样的关系一直延续了四年。
又是一个早上, 爷爷和往常一样去项目部送菜。两个大冬瓜, 三十四斤, 两毛一斤,一共六块八。张老板付给爷爷十块钱, 说让他找三块就行, 但爷爷坚持那两毛不能少, 低头找钱时才发现出门忘了带零钱。“张老板”让爷爷先把钱收下, 下次过来时再找零, 爷爷执意让张老板先把瓜收下, 下次过来再付, 让来让去最后老人家让了步。回到家里, 爷爷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想着过几天把钱送去。可是他不知道工程已接近尾声, 当爷爷再去项目部时,“张老板” 已经调走了。老人家拜托项目部其他人转交, 大家都劝他算了, 就几块钱而已, 没必要放心上。可爷爷不这么想,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欠过别人钱。爷爷接二连三地跑去让别人转交, 但是始终没人替他收那三块二毛钱。
没过多久, 项目部也撤了, 从此便彻底失去了联系。如今, 爷爷连昨天早饭吃没吃鸡蛋都记不清了, 这三块二毛钱的事却始终记忆犹新。
或是因为这段缘分, 如今, 我也成了一名中国中铁员工, 成了项目上那个买菜的人。在项目上碰不到 “张老头” , 也总会碰到 “王老头” 、“李老头” 。记得刚到项目工作时, 一位师傅安装项目部办公房门窗, 从早上到下午,一直未曾休息, 午饭也没吃, 我送了他一些面包和水, 他回馈给我的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感谢和微笑, 那个画面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不能忘却。每当这个时候, 我也总想起这个 “三块二毛钱” 的故事, 想起 “张老板” 和爷爷, 想起两个普通劳动者内心的善良和纯真。
岁月如梭, 老一辈的故事正在一点点淡去, 新一辈的故事又渐渐累积。爷爷常说自己这一生当过民兵剿过匪、 下过矿洞挖过煤、当过生产队队长、 出纳, 大账小账都算清了,就这三块二毛钱的账可能再也算不清了。这算不清的, 还有爷爷和 “张老板” 之间那份信任, 那份最淳朴的感情。
现在, 爷爷将故事讲给了我, 接下来的故事就该由我来 “撰写” 和 “演绎” 。或许几十年后, 又会有一个 “王老头” , 给后辈讲另一个不能忘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