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26日
技术大师
文章字数:2,401

  梅旸春 1900年出生, 江西南昌人, 曾任铁道部设计局副局长兼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队长、 设计组长, 1953年任武汉长江大桥副总工程师。他先后参与过杭州公铁两用钱塘江大桥和武汉、 南京、 芜湖、 宜都长江大桥等重点桥梁工程的规划、 设计和施工组织。1956年, 梅旸春奉命着手研究南京、 芜湖、 宜都长江三大桥工程的技术问题。1959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梅旸春签发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任命书” 。自此, 他把毕生心血倾注在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他确定建桥原则和方案, 组建工程设计和建设队伍, 虽身患重病, 仍一直坚持在工地, 策杖而行, 或主持会议, 或现场视察, 为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南京长江大桥在1985年获国家首届科学进步特等奖, 梅旸春为第一获奖者。

  王序森 1913年出生, 江苏南京人, 曾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 1989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从事桥梁事业50余年, 先后参与、 主持了武汉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成昆铁路金沙江桥等数十座大型、 特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科研等工作。在主持南京长江大桥设计、 施工中, 他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国产16锰低合金新钢的应用进行研究, 解决了钢梁用料因苏联停供带来的困境, 并首次在大桥设计中应用电子计算技术和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和分散钢丝束预应力体系。南京长江大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王序林获主要完成者奖。他还曾奉命前往越南马江大桥抢险,顺利完成任务,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王昌邦 1909年出生, 湖南省醴陵人,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西南铁路局贵阳工程处副总工程师,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勘测处副总工程师, 1990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参加了鹰厦、 川黔、 贵昆、 内昆、 成昆等铁路干线的勘测设计工作。在川黔铁路建设中, 他和勘测队员们经过反复勘察和精心测量, 在被称为难以跨越的铁路 “禁区” 提出了穿越娄山关的小庆垭口隧道方案; 在修建成昆铁路时, 作为线路专业总体负责人, 他设计出著名的 “乐武展线”“白果至乃托展线”“韩都路展线” 和 “两河口展线” , 被誉为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体。 

  邵厚坤 1929年出生, 浙江杭州人, 曾任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中铁设计前身) 副总工程师, 1990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长年从事铁路桥梁设计工作, 把预应力体系扩展到顶推施工工艺、 斜拉桥刚性索、 中承式拱桥的自锚体系中, 解决了许多工程中难以处理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 他主持了全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 研究和试制, 标志着中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起点。1987年在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跨广北站立交桥的设计中, 他首次采用变截面梁顶推工艺, 为今后跨越大型车站的立交桥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995年他指导完成的大秦线大里营斜拉桥设计, 是国内首次采用刚性索、 以槽形梁为主梁、 运用转体施工法的铁路斜拉桥, 这一新的结构体系是铁路桥梁的创新和突破。 
  谢世华 1928年出生, 安徽蚌埠人, 曾任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先后参与了陇海、 成昆、 襄渝、 京广复线、 大秦等多条铁路长大干线重点隧道勘测设计和北京、 青岛、 南京等地地铁等项目设计。1984年他主持勘测设计的大秦线军都山隧道, 是当时国内应用 “新奥法” 施工最好的隧道, 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他主持勘测设计的深圳梧桐山公路隧道, 为当时全国最长、 设备最齐全、 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级公路隧道, 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他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完成了北京地铁天安门东、 西站二站三区间的设计工作。 

  杨进 1930年出生, 湖南衡阳人, 曾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副总工程师, 1984年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先后主持了多座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指导工作。1972年任禹门口黄河铁路大桥设计负责人, 提出的全伸臂拖拉架设方案, 解决了大跨度钢桁梁架设难题, 被誉为当时桥梁架设上的一项创举。1978年主持三茂铁路肇庆公铁两用的西江大桥和北江大桥设计, 创造了 “深水桥墩双承台钢管柱钻孔基础” 的施工新方法, 西江桥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首届 “鲁班奖” 。他主持的广东汕头宕石大桥的优化设计方案, 成功地在国内第一次推出混合梁斜拉桥方案, 推进了国内钢箱梁斜拉桥技术的发展。 

  徐恭义 1963年出生, 山东青岛人。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2006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07年被批准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被评为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先后完成了天津永和斜拉桥、缅甸仰光丁茵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 钱塘江二桥等近50座不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或施工控制等计算工作, 多项桥梁设计施工技术领先国际水平。他提出的在青岛胶州湾出海口修建国内最大跨度悬索桥方案, 完成了10余项专题科研, 为国内类似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主持设计的国内第一座钢板梁悬索桥的柳州红光桥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科技攻关, 提高抗风性能, 使60多年前一直被禁用的钢板梁悬索桥形式再度研究实施, 引起了国际同行瞩目。在担任澳门西湾大桥总设计师期间, 他提出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混凝土超大箱梁内部行车造成的一系列力学构造难题和施工安装困难问题, 结构设计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高宗余 1963年出生, 江苏南京人, 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被评定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宗余长期致力于大型桥梁的设计、 施工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 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桥梁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包括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郑州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 东海大桥、 杭州湾大桥、 平潭海峡大桥、 港珠澳大桥、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等, 解决了多项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一等奖1项、 二等奖4项, 全国工程设计金奖1项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在多塔缆索承重桥梁、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 跨海大桥设计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桥梁技术走向世界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