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测 掌 子 面 , 获 取 波 形 , 判 释数据。
从入口到出口, 中间无数次地循环这三个环节, 这是隧道检测工作的真实写照。
今年35岁的魏成武, 是中铁科研院成都公司检测事业部负责人。2009年, 他从西南交大毕业。10年的工作生涯里, 他始终钻研在这三个环节。都说十年磨一剑, 凭借着韧劲和勤奋,魏成武一步步成长为成都公司检测部的 “领头羊” 。
敢闯敢拼的 “首席” 项目经理
2010年12月, 检测事业部中标了新建云桂铁路和沪昆铁路的检测项目,隧道里程数合计 224 公里, 合同额达2100万, 这是当时检测事业部成立以来中标合同额最大的项目。当时的魏成武, 工作虽不到2年, 但他胆大心细、 敢闯敢试的韧劲, 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项重要任务便交给了他。
“面对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面对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时心里既有满满的信心, 同时也掺杂着压力。 ” 魏成武说。
为了将该标段做成标杆, 当时的魏成武几乎是 “玩儿命干” 。那段时间, 他在沪昆和云桂项目来回跑, 单趟距离开车就要1天时间。但检测工作需要每天进行, 于是他便在路上 “移动办公” , 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 按时保质完成工作。按照要求, 隧道检测平均每300米就要出一个报告, 在4年的工作中, 他们出具了超过10万页的检测报告, 没有出现过一次数据误判。而业务工作之外, 魏成武还要定期去业主那里沟通协调, 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上的几个老大哥, 一开始对年纪轻轻的魏成武不服气, 但通过几年的工作, 渐渐地对他的过人胆识和踏实肯干伸出了大拇指。最后, 他们圆满完成检测任务, 得到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 魏成武本人也荣获了云桂铁路云南公司 “优秀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 称号。从那开始, 魏成武逐渐成为检测部的 “首席” 项目经理。后来,他又完成了该条线路600万元检测合同额的二次经营任务, 为公司开拓云南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不知疲倦的 “检测铁人”
2015 年 4 月 22 日, 成都公司接受委托, 要在2015年5月22日前全部完成沪昆高铁贵州段施工五、 六标段的岩溶隧道、 路基检测任务。当时部门人员都身负多个项目任务, 分身乏术,而且该段线路已开展联调联试工作,检测工作只能在晚上23点至凌晨4点的 “天窗点” 进行。
时间紧、 任务重、 难点多。根据这种情况, 魏成武大胆提出找几家可靠的检测协作队伍同时配合, 由他带队开展一线检测。
由于每次检测都要提前一天向工务段申请, 白天, 魏成武跟踪申请审批情况, 协调队伍作业时间。到了夜晚,当人们已经进入梦乡, 魏成武却回到施工现场, 抢抓 “天窗点” 进行检测。由于检测的出入口很少, 有时在线路上, 魏成武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当队伍中员工遇到技术难题时, 他就亲自示范, 手把手教。下班回去后, 他继续处理各项数据。对魏成武来说, 熬通宵已是家常便饭, 同事们看到后, 关切地对魏成武说 “成武, 别硬抗, 要劳逸结合, 多休息一下也无妨, 放手让他们去做吧。 ” 但他对待工作, 只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 “必须拿下” , 一种是 “事必躬亲” 。最后, 他带领着大家在一个月的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全部任务,创造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快工作进度纪录。后来, 同事们都称魏成武是不知疲倦的 “检测铁人” 。
和谐团队的 “凝聚剂”
经过一线历练, 魏成武被任命为检测事业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 带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10人检测团队。如何让这群检测新手克服工作中的枯燥, 能够脚踏实地、 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成为他的一项新挑战。
2018 年上半年, 检测市场压力增大, 公司经营工作出现下滑迹象, 个别员工思想上出现了波动。魏成武在部门会议上告诉大家 “单位好, 部门不一定都好, 但是部门都好了, 这个单位就不会差, 部门与个人之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你们有选择的机会, 但无论在哪里, 做好自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从那以后, 再也没有人提过要离开这个团队, 他们都把自己当做检测团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并且为之燃烧青春, 众力拱之。2018年, 正式职工只有14 人的检测事业部新签合同额 5800万元, 创历年来新高, 检测团队异军突起, 成为成都公司各事业部生产经营的标兵。
10年的光阴, 魏成武已褪去了青涩, 成长为公司检测工作的中坚力量,多次荣获中国中铁、 中铁科研院 “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以及中铁科研院 “先进工作者” 称号。 王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