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6日
桥梁强国的“追梦人”
—记中国“十大桥梁人物”李军平
文章字数:1,899
  2018年12月15日, 由 《桥梁》 杂志社主办的 “2017-2018年度十大桥梁人物” 评选在深圳揭晓, 全国劳动模范、 中铁宝桥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军平被评为中国 “十大桥梁人物” 。
  近些年来, 李军平参与设计建造的一座座大桥, 先后荣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 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古斯塔夫斯 · 林德恩斯国际大奖、 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金榜。他累计参与50多万吨钢梁施工,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实用新型专利11项, 科技成果、 工法多项, 还获得 “全国施工企业科技精英” 称号。

桥梁 “珠峰” 的建造者

  在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李军平担任其中九洲航道桥和浅水区航道桥的技术总负责。
  在繁忙的施工现场, 眼看着那优美的 “风帆” 型桥塔精确到位、 巍然竖起, 又一个难题成功攻破, 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主航道100多米高 “风帆” 型桥塔, 主要采用60毫米至150毫米的厚板焊接, 其焊缝密集, 怎样控制焊接变形保证几何精度?桥面以上的钢塔近70米, 总重近千吨, 刚性弱, 这庞大的节段怎样保证安全装船?怎样保证海上长距离的安全运输?怎样才能实现大桥管理局提出的 “大型化、 工厂化、 标准化、 装配化” 的施工理念……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一个个否定之否定, 多项难题, 被李军平带领下的团队一个个迎刃而解。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向中铁宝桥发来感谢信, 认为 “在钢塔、 钢主梁加工中, 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无创伤制造、 无创伤吊装、 无创伤支撑技术, 推广应用了轨道式焊接机器人、 无盲区自动焊接设备、 焊接群控制系统等一批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 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将钢主梁、 钢塔制作精度和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开创了钢梁制造和总拼生产现代化的先河, 推动了行业进步, 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树立了典范! ”
  这封感谢信褒奖了李军平带领的整个技术团队的功绩, 也给中铁宝桥赢得了荣誉。

造桥新工艺的开创者

  李军平主持完成的规模宏大、 科技含量极高、 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芜湖长江大桥钢梁制造项目, 被誉为 “中国桥梁建设的第四个里程碑” 。
  我国钢桁梁桥经历了铆接、 普通栓焊、 整体节点几个阶段。过去建造钢桁梁桥, 其杆件都是采用胎型或数控钻床钻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随着设计、 装备水平的发展,桥梁多为非标设计, 按照传统工艺, 每座桥在制造时要设计制作多种钻孔胎型; 对于整体节点杆件, 因杆件大, 无法用当时的数控钻床钻孔。这座大桥又是国家 “九五” 重点项目,无法依旧章法制作大量胎型……面对多项技术难题, 怎么办?
  从兰州铁道学院桥梁专业毕业不到10年的李军平就顶着非议, 大胆采用精确划线、 样板钻孔的新工艺。仅废除胎具就可缩短30%的前期生产准备周期, 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而芜湖桥的最大技术创新是首次采用了整体节点新结构, 比过去可节省高强度螺栓30%, 桥位安装周期可缩短40%。首次全面采用精密切割新工艺, 改变了以前料件肥头大耳, 还需刨、 铣才能成形的旧工艺。数项相加产生的效益极为显著, 从此这一系列的工艺在桥梁制作中正式采用, 为我国桥梁生产开拓了新局面。
  他主持的广州黄埔大桥钢梁制作项目,其跨度1108米、 钢梁总宽近42米, 为世界大跨径第一宽桥。他精益求精编制工艺, 在大桥制造中提出了20多项建议, 特别是成功开发了大宽度钢箱梁的横坡控制技术, 首次采用整体对接式隔板组焊及箱段几何尺寸控制技术, 既严格保证了钢梁质量, 又提高了生产进度。由于梁段在企业模块化生产, 要走海路再进珠江再进南汊, 路途。远运费昂贵。他又精心计算设计卡具, 研发了双层叠梁船运技术, 既安全快速又节省了大量费用。业主和多家协作单位十分敬佩他这位精明的陕西人, 助力他们优质高效地提前完成钢梁架设。

钢塔技术的攻关者

  李军平坚信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根基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只有如此才能一心一意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 爱护工人, 与工人一起同创伟业。就像整体节点的杆件一般会有7个方向的连接关系, 其焊缝密集, 几何精度控制有较大难度, 稍有丝毫差失就会影响桥位顺利连接, 工友们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不怕烟熏火烤、 汗流浃背, 还要有拿针绣花的心劲, 才保证了大桥的质量。
  他负责的怒江大桥地处高山峡谷道路艰难, 梁段过宽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他就主动提出改变桥台和桥面连接方式。他在禹门口黄河大桥变熔透焊缝为角焊缝, 既保证了尺寸精度又节约了大量焊材。他在蔡家坡渭河大桥变小梁段为大梁段, 减少焊缝50%, 又将架设进度提高一倍。
  钢塔制作是大跨桥梁的关键, 这一技术此前一直由外国垄断。李军平硬是不服这口气, 他主持的二百多米长的世界第一曲线钢塔架设时, 好几位外国专家盯在现场。当看到钢塔竖起后, 外国专家们个个兴奋地说:“你们技术精良, 工期竟比我们快了两倍。 ” 侯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