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宝 中铁广州局二公司
余晖隐去,晚风拂过。
我躺在竹椅上悠哉地摇着,听着竹椅特有的“咯吱”声响,看着地上树叶斑驳的剪影。渐渐地,我被一阵“春风”吹得进入了梦乡……
那年,屯里的田地被划分到户,集体劳作变成了独自耕种。似乎从那天开始,屯里的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听说了吗?老李头的弟弟从城里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堆新鲜玩意儿……”十分钟不到,这句话就在屯里传了个遍,老李头家的大门被前来看稀奇的邻里街坊围了个水泄不通。
男人疑惑地摸着能发光的手电筒,小孩瞪大眼睛惊奇地看着“燕舞”牌录音机,仿佛一扇奇妙世界的门被打开。从那儿以后,每到傍晚时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老李头家里,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戏剧,讨论故事里的情节,小小的院子留存着一代人的记忆。
自那个漫天星光的夜里,父亲满头大汗地从三轮车上搬下来一个“大家伙”后,屯里的第一台电视也终于诞生了。从此,老李头家的“客人”也渐渐转移到了我们家。不同于录音机,电视机把以前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搬上了荧屏,通过小小的窗口,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因为这种向往,屯里人开始重视教育,他们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掌握走出去的基本技能。大人们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变为积极耕作,努力赚钱的动力源。同样,我也不可或缺地成了被培养的对象。
外出求学的我很少回家,而每次回到屯里,它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整天在村头“打盹”的老黄牛光荣地“下了岗”,农业机械化也逐渐普及了,屯里以前随处可见的麦秸垛失去了原有价值,被当作天然气发酵原料存储了起来。距离也不再是旅行访友的阻碍,各种品牌的私家车早已成为屯子里不可替代的一个物件儿。街头偶遇时,对方摇下车窗一声招呼,才知道现在的他们已经今非昔比了。
“春风”吹过,崎岖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马路。田地里除了粮食作物,还增加了果园、菜地与林场。屯里的学校不断扩建、超市的商品逐年增多、诊所的设施也越来越先进完备。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们的玩具也从泥巴、沙坑和皮筋变成卡片、手机和电脑;外出购物时,没了粮票、布票和油票,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旅游出行时,除了乘坐汽车、火车和轮船,还可以选择高铁、地铁和飞机,人们的需求从吃饱穿暖转向了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
一觉醒来,我坐在沙发上,四十年的光阴恍然如梦。听着电脑里播放的音乐,看着家中的装饰与窗外的高楼,渐渐地,屯里四十年的幸福变迁形成了一幅幅照片,在我脑海中飞速流转。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中国人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一颗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耐心,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时至今日,屯子变了模样,周围的世界也快速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我见证了新中国四十年的发展变迁,光荣履行着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使命,也享受着新时代缔造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