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9日
为了打开“陆锁国”
——中铁八局中老铁路磨万Ⅲ标行记
文章字数:6,818
中铁八局磨万铁路项目一分部驻地。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铁八局磨万铁路项目三分部组织开展“关爱孤儿,构建和谐中老友谊”六一捐赠活动,为老挝琅勃拉邦市黑蔓麦讷救助学校129名孤儿送去了学习和体育用具。

图为中铁八局磨万铁路项目二分部“立足岗位、保安全、促生产”专题党课。

曾应斗(中)配合老挝国防部拆爆小组工作。

  (上接第一版)
  老挝在国家“八五”规划(2016-2020年)中,将中老铁路项目列为国家1号重点项目,并动员全国人民支持铁路建设。举国瞩目!
  这条铁路,寄托了老挝人民太多的希望。2016年12月25日,鸣锣九响,宣布开工的,正是通伦总理。
  这条铁路,也倾尽了中国中铁领导和广大参建员工的心血。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进和时任副总裁周孟波在国内多次会见老挝领导人以及客人,商谈中老铁路建设事宜。2010年底,李长进等赴中老铁路全线考察。全程1000多公里险峻山路,他们几乎每天行车8小时以上。在孟赛,由于突遇雨水湿滑路段,车辆无法通行,李长进向老乡借来铁锹、购买草垫,亲自铲土垫路。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刘辉,副总裁马力等领导亲到项目现场指导。目前,在中国中铁等筑路大军的共同努力下,中老铁路建设正迅速推进,截至10月底已全线动工,共开工207处。预计到了2021年,老挝人民就可以坐上这条铁路出行。
  走进老挝,当地人对中国人会报以善意和欢迎的微笑,他们已经把“中国人”和“中老铁路”联系起来。在翻译的帮助下,笔者与他们拉起家常。
  琅勃拉邦省中佩县会看村54岁的村民穆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走出半岛,坐上火车去首都万象看看!”
  中佩县驻军23岁的军人康拉说:“我昨天(11月13日)通过电视看到你们习近平主席来到万象,与我们本扬主席在会谈中提到共建中老经济走廊,推进中老铁路建设的内容,我感到十分兴奋,对这条铁路建设更加充满期盼和信心,也想早点坐上火车去万象,逛逛凯旋门和大佛寺。”
  乌多姆赛省孟阿县班那汗湄公河特大桥工地码头便道上,笔者遇到班那汉村村长,57岁的宋屯。他说:“等铁路修通了,就可以和家人走出湄公河,走出大山,去万象看亲戚和外面的世界,村民的收入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等到铁路修通了,我还想去中国看看!到时有中国游客坐火车来到这里,我的饭馆也将继续营业下去。”从他的语气和眼神中,笔者看到了这位世代生活在湄公河畔深山老林中的老挝人,对中老铁路建设的深深期盼,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中铁八局中老铁路磨万项目三分部党工委书记唐高云介绍,班那汗村共有村民760多人,主要以种地和跑船为生。宋屯村长对这条铁路建设的支持是比较大的,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减少了许多路地纠纷与征地的困难。
  坐上火车去万象,这本是穆、康拉、宋屯不曾想象的事情,但现在随着中老铁路的修建,他们距离实现梦想就只剩下4年的时间。届时,东南亚唯一的一个内陆国家,号称“陆锁国”的老挝,将突破交通限制,成为“陆联国”,为老挝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筑路无人区

  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合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其在中国段为玉(溪)磨(憨)铁路;老挝段为磨万铁路,北起中国老挝边境磨憨/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市,途经老挝孟塞、琅勃拉邦、万荣等主要城市,全长414.52公里,桥隧总长261.9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63.20%,设计时速160公里,建设期5年,为国铁I级客货共线的单线电气化铁路。
  中国中铁作为参建单位,是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中铁八局中标的磨万铁路第Ⅲ标段,工程以湄公河河中心为界,分别位于乌多姆赛省和琅勃拉邦省内,线路全长59.21公里,含有隧道16座39.95公里、桥梁28座9.14公里,桥隧比占全长高达82.9%。线路2次跨越湄公河,3次上跨号公路,132次与琅勃拉邦环城路立交。中铁八局昆明公司、三公司、一公司分别组成项目一、二、三分部参建。
  如今的建设现场,如火如荼。而中铁八局的参建者,怎么也不会忘记进场时的艰辛。
  从高原奔涌而下的澜沧江下游,称为湄公河,它流经老挝西部1900公里,在琅勃拉邦省划出个巨大的“几”字后,继续奔腾向前。巨大拐弯形成半岛形态,项目部人将它称为“湄公河半岛”。老挝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分为雨季和旱季,但全年雨水可不少,可以称为“丰沛”,造成了老挝植被茂盛。湄公河半岛人迹罕至,依然还是一幅原始森林的景象,没有一条成型的公路或者土路,只有猎人长年累月踩踏留下的小道依稀可见。会看村就位于这个半岛上,直到今年初中铁八局的建设者完成前期施工便道的修筑之前,这里还一直被认为是“无人区”。
  中铁八局管段就经过“无人区”。2016年2月,中铁八局三公司组成的“中老铁路勘察便道施工组”来到琅勃拉邦,迅速投入湄公河半岛勘察便道的施工。其后,以这支队伍为基础成立了磨万铁路项目二分部。
  原始森林深处,常有熊等大型动物和蝎子、眼镜蛇等动物出没,可想修建便道之难。“每天在原始丛林里来回穿梭,不仅酷暑难耐,口干舌燥,而且时常担心脚下踩到毒蛇和随处潜伏的蚂蟥。”二分部总工程师彭和彬现在谈起这些还感到背心发凉。为了防止毒虫叮咬,他们进森林时都是全副武装,买的帽子是设计有两块布可以包裹头部的。彭和彬很乐观,也经常开玩笑,说大家“看起来就像恐怖分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当年雨季结束前即7月份,他们基本完成了近120公里勘察便道的施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铁八局如一柄尖刀,迅速拓开“无人区”,给老挝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形象。2016年12月,老挝政府将原定于12月25日在万象省举行的中老铁路全线开工仪式改到中铁八局承建的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的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举行。
  二分部副经理鲁红平可以说是这支开路先锋队中的先锋。从最开始的勘察便道施工到后来开辟主体工程施工便道,他大多时候走在最前面。开辟勘察便道时,由于往返不便,他们每天中午都吃着大本营通过租赁的小船向湄公河半岛送来的盒饭。无人区里无人、无水、无电、无食物、无避雨处,更不谈有手机信号了,这不仅造成施工调配的诸多不便和联系困难,也为施工人员安全埋下隐患。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
  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和老中铁路公司要求今年3月底重点隧道实现开工建设的工期目标下,二分部决定由鲁红平带队于今年2月6日先期进驻全线重点隧道孟村二号隧道出口和卡村一号隧道进口之间开展拌和站等大临建设和隧道开工准备工作。而此时,半岛内无水、无电、无信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鲁红平他们与国内的亲人“失联”了近一个月。换来的,是隧道如期开工。
  7月份,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副主任孙贵江对项目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指出要贯通孟村二号隧道出口至进口段施工便道。中铁八局总经理吴家兴在现场办公时提出便道施工要求并下达了贯通的考核期限。此时,三公司党委书记胡建正带领工作组进驻湄公河半岛,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梳理和指导。他得到的现场反馈说是“该段道路悬崖绝壁,难以修建”后,进行实地勘查,认为“能修,但是难修”。基于此,胡建做通大家思想,使项目部下定决心贯通该段便道。为了加快进度,他们从两端同时展开施工。鲁红平又肩担重任,承担起出口往进口方向便道修建的任务。“石山太多,只能靠打眼放炮,进度很缓慢。”鲁红平说,“最困难的时候,每天只能开辟毛坯路50厘米。”10月16日,在经过9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后,孟村二号隧道出口至进口段施工便道终于贯通。
  以前,施工设备、材料均需要经过湄公河码头,通过渡船运送进入半岛上的施工现场。为了打通从琅勃拉邦进入班那汗的陆路通道,一分部硬是在湄公河一侧的山体上,从班那汗到巴乌,新凿出一条近三十公里的便道,加上改扩建的百余公里,便道长度达到了120余公里,共挖填土石方140余万立方米,创下中老铁路所有标段施工便道长度之最。他们自己把这条犹如长龙蜿蜒静卧于群山怀抱中的施工“生命通道”命名为“中铁巴孟线”。
  整体工程只有59公里,而中铁八局为勘察和施工开辟的便道就达约240公里,投入比计划超出1亿多元。目前,便道基本达到重丘陵地区四级道路标准。
  但作为物资生命线的便道并不能“一劳永逸”,它总是面临着暴雨引起毁损的巨大考验,并且渡船运量又有限,物资运送跟不上施工。
  二分部一方面自建砂石生产线,寻求在半岛内部解决部分物资问题;另一方面同步加紧对施工便道进行整修和路面加强。7月22日,自建的第一条砂石生产线建成投产,虽然产能有限,但施工还是得到有益补充。
  目前,一、二分部都已经成立了便道维护队。整个雨季,施工便道路面补强始终在不停地进行,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最困难、任务最艰巨的时候,分部分管领导都亲自分管重要路段,日查夜查便道成为常态。在人手短缺的时候,挖掘机操作手胡令曾先后带班负责疏通便道排水系统和孟村二号出口至进口段便道,以致“长发及颈”。同为挖掘机操作手的何平,两次在生病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忍着病痛坚持投入便道抢修。
  “烈日当头烤脊梁,暴雨打脸湿裤裆,山泉水泡方便面,咸榨菜就冷馒头,路遇蛇兽问个好,蚊虫叮咬要快跑。”这首便道抢修人员自作的“打油诗”,生动地描述了筑路人的工作常态。有人被蚊虫叮咬患上登革热,有人滑入溪流滚下坡坎,有人不服水土上吐下泻……一切,都为了施工运输“生命线”。 

两代人见证的友谊

  2016年10月8日,一分部先遣队30余人及10余台设备抵达孟阿,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古老村落昔日的宁静。这些村民眼中的“变形金刚”吹响了即将改变他们生活甚至命运的号角,而对于先遣部队来说,这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威胁——战时遗留的未爆炸弹。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扩大越南战争策动柬埔寨政变的同时,又不顾日内瓦会议通过的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蔑视老挝国内已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加紧干涉老挝内部事务,于1964年在老挝发动了残酷的“特种战争”。中国政府应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的请求,从1968年开始派出筑路工程大军,修建13号公路,以利于中国援老援越兵力与物资的运输。而这,更引起了美军对老挝的疯狂轰炸。网络资料显示,越战期间,美军有2亿多颗共约220万吨炸弹投向老挝,其中约有8000万颗未爆。老挝成为世界上受哑弹伤害最严重的国家。战争结束后的今天,每年至少仍有约50人受到哑弹伤害。
  战争结束,13号公路继续修建,直至1978年。中国先后派出11万人参加13号公路建设,而200多名建设者却永远长眠在这里。
  老挝南北狭长、东西窄仄,13号公路全长1400余公里,是纵贯老挝全境的唯一一条柏油公路和交通主干道,它与条条支线共同串起老挝国内主要城镇。也是这条路,在老挝改革开放后,架起了中国与老挝的经济桥梁,托起了两国人民交流的平台和感情的纽带。现在,行驶在这条崎岖的公路上,不仅能看到老挝的历史风情,还能在湄公河边感受到老挝人安然祥和的生活。
  曾应斗已参加工作10年,现在是一分部总工程师。2013年结婚前,他曾看到老丈人俸清贵1977年12月10日从老挝归国与战友合影留念的照片,当时对老丈人参加老挝13号公路建设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直到听说中铁八局要参加中老铁路建设才回想起有那么回事。他找老丈人了解情况后,就主动报名要求参加了中老铁路建设,想着有时间去看看老人家参与修建的大桥,得闲再接老人家到现场看看,再好好看看那长眠在老挝纳莫烈士林园里的许多俸清贵的战友。
  俸清贵,1955年12月出生,1976年参军后前往老挝参建13号公路楠乌江大桥。
  哑弹成为老挝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也同样威胁和考验着筑路大军。经过多方协调,老挝国防部于今年1月宣布正式启动拆弹工作,直到5月份,一分部施工范围内线路沿线的未爆炸弹清除工作才得以完成。
  在一张照片里,笔者看到曾应斗正配合着老挝国防部拆爆小组工作。
  两代人,两条路,一脉相承,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共同见证着中老友谊。 

爱随一带一路播洒

  多灾多难的老挝现在还是东南亚最不发达的国家,全国通车运营的铁路只有3.5公里。从2001年老挝党的“七大”开始,老挝就将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定为奋斗目标。
  11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老挝后,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的共同见证下,中老双方代表13日签署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文件。从那一刻起,全长4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被赋予新的含义与使命。穿越崇山峻岭、平原大川的钢轨枕木,由此将蜕变升华成一条全面合作的大道,中老铁路也因此进入“中老铁路+”的新阶段。
  “我们在异国他乡修路建桥,开展工程建设,同时也要建立起中老友谊桥梁,让‘一带一路’工程携着中国梦福泽一方。”年近半百的一分部党工委书记龚肃忠如是说。
  在他的带领下,一分部在工程辐射范围内开展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民情民生。在了解大多数儿童光着脚丫、衣衫褴褛的情况后,他们积极开展“爱心帮扶”,将帮助贫困儿童作为加强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的纽带。
  今年1月份,龚肃忠带着中铁八局参建员工的爱心来到巴乌县帕登村。孩子们穿起“中铁蓝”衣服,温暖了他们的身体,也焐热了一颗颗幼小与陌生的心灵。而一系列爱心活动,也打开了当地居民的心扉,为中老铁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氛围。
  中老铁路的修建,已经福泽了一方百姓。宋屯告诉笔者,因为修铁路,好多村民找到了事做,有的在湄公河开渡船,有的在工地做勤杂,有的出租房屋,有的买了汽车跑运输,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能达到200美元,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铁八局修建的便道还投入电力设施建设3000万元,沿线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当地政府已经要求老百姓迁移到便道两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用爱传递温暖,用心打造品牌,快速为当地提供一条安全、放心的路,成为每一个中铁参建者的担当。他们在这里拼搏奉献挥洒汗水,在这里斗智斗勇攻坚克难,也在这里书写青春放飞梦想。
  早在工程开工之初,中老铁路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中铁国际集团副总经理黄宏就表示:中国中铁作为出资人之一和中老铁路项目的主要参建单位,建好中老铁路是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发挥在西南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修建山区铁路的经验优势,科学组织,统筹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工程建设,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示范工程,为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铁路“走出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吴家兴也反复强调,“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我们一定要做成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为了保证工期,提升管理水平,他带队深入湄公河半岛现场办公,大到施工组织总工期安排,小到桥梁桩基钻孔日期,事无巨细全面重新梳理、优化。
  黎勇是三分部副总工,他抓起质量问题可绝不手软,特别不放过隐蔽工程。蓬山隧道出口在施工第一板二衬时,拱部初支面因喷射混凝土过厚,导致二衬厚度差8厘米。黎勇在检查土工布时发现初支面未凿除,坚决要求班组扒掉土工布,对初支面进行凿除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班组负责人责问,监理检查都同意了,你们凭啥不同意?黎勇说,就凭二衬厚度不够,影响质量!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是中老铁路的重难点项目。老挝多雨的天气使湄公河的水位更加变幻莫测,给施工带来不少麻烦。建设这座大桥首先就要和湄公河“斗智斗勇”,抢在湄公河水位下降的时候抓紧施工。三分部副经理曾均说:“湄公河真的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记得前几天的那个晚上,通过肉眼观察以及测量仪的精准测量,湄公河水位已经明显下降,我们将设备放置在水面的围岛上进行施工,可是仅仅到了凌晨两点水位就突然上涨,真正地打了我们一个猝不及防,那个时候大家都争相上前抢设备,好在设备抢回来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在异域他乡施工,远离祖国和家人,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对家人的亏欠,这是藏在无数中铁人心中的痛,在老挝的中铁人,也没有例外。
  三分部工经部部长胡大江和爱人王容都来到老挝,只好把两岁半大的孩子也带到老挝送到离项目10多公里外的双语幼儿园上学。
  一分部三工区负责人及副经理彭坤明每每想到自己家里5岁的儿子,便忍不住泪眼婆娑,眼神中满是惭愧与内疚。他说:“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理解我的苦心,为自己能有个筑路中国梦的工程人父亲而倍感骄傲,也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尽孝……”
  因为艰难,才有了磨练;因为困苦,才有了希望。攻坚克难的战场,也成为年轻的中铁人放飞梦想的地方。
  彭坤明是一名80后,他说:“我很感激磨万铁路,让我做了很多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真的有自己想象不到的贫穷,也让我开拓了视野。修筑中老铁路也许拘囿了我的青春,但却放飞了我的梦想,我要在眼前这片土地上励精图治,建造出能代表中国中铁,代表中国‘一带一路’的精品工程!”  
  梅征友,1994年出生,今年6月从湖南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磨万项目三分部工作。他在自己的小传中写道,从祖国来到遥远的老挝,项目部给新来的同事做了详细的安排,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虽在异国他乡,但并不孤独;有的时候加班到十一二点,一天下来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当编写完一个完整的方案,统计完一堆图纸的量后,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很喜欢这份工作,同时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为祖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公司的明天,为磨万项目奉献自己的力量!”梅征友朴实简单的自述,道出了参建中老铁路的中铁人的普遍心声。 兰溪 廖坚 图片均由中铁八局宣传部提供